張九齡(678—740 ),唐著名政治家、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唐中宗景龍初( 707)舉進士,任校書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登道侔伊呂科,升任右拾遣。后歷任司勛員外郎、中書舍人、桂州都督、中書侍郎等職。曾因張說舉薦,任集賢院學士。開元二十一年(733)
任宰相,翌年遷中書令,兼修國史。后加金紫光祿大夫。為相賢明,剛直不阿,敢于直諫,主張用人不循資格,設十道采訪使。后遭奸相李林甫誹謗、排擠,開元二十四年(736)罷相,自此朝政日漸昏暗,“開元之治”遂告結束。次年貶為荊州長史,不久病卒。
工于詩,格調清雅,興寄深婉,較出色地繼承了漢魏詩歌的優良傳統,骨峻神竦,思深力遒。其代表作《威遇》詩運用比興,寄托諷諭,繼了阮籍《詠懷》和陳子昂《威遇》詩的優良傳統,風格沉摯剛健。
有《曲江集》!全唐詩》錄其詩三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quantangshi/1068571.html
相關閱讀:《聽舊宮人穆氏唱歌》劉禹錫唐詩鑒賞
《城東早春》楊巨源唐詩鑒賞
陳京的詩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柳宗元唐詩鑒賞
《早寒有懷》孟浩然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