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劉禹錫唐詩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全唐詩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作品介紹】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詩作。此詩通過人們在玄都觀看花的事,含蓄地諷刺了當時掌管朝廷大權的新官僚。第一、二句寫人們去玄都觀看花的情景,展示出大道上人歡馬叫、川流不息的熱鬧場面,看花回來的人們“無人不道”花的艷麗,呈現出心滿意足的神態;第三、四句表面上寫玄都觀里如此眾多艷麗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長安的時候還根本沒有,離別長安十年后新栽的桃樹長大開花了,實則是諷刺當時權貴的。此篇詩語譏忿,觸怒當權者,作者因此又遭貶逐。

【原文】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⑴

紫陌紅塵拂面來⑵,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⑶,盡是劉郎去后栽⑷。

【注釋】

⑴元和:唐憲宗年號,公元806~820年。十年:《全唐詩》作“十一年”,是傳寫之誤。

⑵紫陌:指京城長安的道路。陌:本是田間小路,這里借用為道路之意。紅塵:塵埃,人馬往來揚起的塵土。拂面:迎面、撲面。

⑶玄都觀:道教廟宇名,在長安城南崇業坊(今西安市南門外)。桃千樹:極言桃樹之多。

⑷劉郎:作者自指。去:一作“別”。

【白話譯文】

  京城的大路上行人車馬川流不息,揚起的灰塵撲面而來,人們都說自己剛從玄都觀里賞花回來。玄都觀里的桃樹有上千株,全都是在我被貶離開京城后栽下的。

【創作背景】

  據《舊唐書·劉禹錫傳》,永貞元年(805年),即貞元二十一年,劉禹錫參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敗后,貶離長安作連州刺史,半途又貶為朗州司馬。到了元和十年(815年),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以及和他同時被貶的柳宗元等人,于是他從朗州被召回京。這首詩,就是他從朗州回到長安時所寫的,由于刺痛了當權者,同年又貶往連州。作者在《重至衡陽傷柳儀曹》詩前小序中追述這次被貶途中和柳宗元作別事,說是在“元和乙未”年,也就是元和十年。

【賞析】

  劉禹錫此詩在《全唐詩》題作《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此詩通過人們在長安一座道士廟──玄都觀中看花這樣一件生活瑣事,諷刺了當時的朝廷新貴。由于這首詩刺痛了當權者,他和柳宗元等再度被派為遠州刺史。官是升了,政治環境卻無改善。

  這首詩表面上是描寫人們去玄都觀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卻是諷刺當時權貴的。從表面上看,前兩句是寫看花的盛況,人物眾多,來往繁忙,而為了要突出這些現象,就先從描繪京城的道路著筆。一路上草木蔥蘢,塵土飛揚,襯托出了大道上人馬喧闐、川流不息的盛況。寫看花,又不寫去而只寫回,并以“無人不道”四字來形容人們看花以后歸途中的滿足心情和愉快神態,則桃花之繁榮美好,不用直接贊以一詞了。

  它不寫花本身之動人,而只寫看花的人為花所動,真是又巧妙又簡練。后兩句由物及人,關合到自己的境遇。玄都觀里這些如此吸引人的、如此眾多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長安的時候,根本還沒有。去國十年,后栽的桃樹都長大了,并且開花了,因此,回到京城,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春色,真是“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了。

  再就此詩骨子里面的,即其所寄托的意思來看,則千樹桃花,也就是十年以來由于投機取巧而在政治上愈來愈得意的新貴,而看花的人,則是那些趨炎附勢、攀高結貴之徒。他們為了富貴利祿,奔走權門,就如同在紫陌紅塵之中,趕著熱鬧去看桃花一樣。

  結句指出: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貴們,也不過是自己被排擠出外以后被提拔起來的罷了。他這種輕蔑和諷刺是有力量的,辛辣的,使他的政敵感到非常難受。所以此詩一出,作者及其戰友們便立即受到打擊報復了。

【作者介紹】

  劉禹錫(772-842)唐朝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貞元進士,又登博學鴻詞科授監察御史。唐朝宗永貞元年,王叔文執政,他與柳宗元等皆參與其事,志在革新時弊。后王叔文失敗,劉禹錫被貶朗州司馬,繼轉連、和等州刺史。官終檢校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劉禹錫的詩,常借蟲鳥以諷世。劉禹錫善于學習民歌。他的詩語調清新,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沈德潛稱“七言絕句,中唐李庶子(益)、劉賓客(禹錫)為最,音節神韻,可追逐龍標、供奉(《堂詩別裁》)。”為文長于說理,重要哲學著作有《天論》三篇,提出“天與人交相勝”、“還相用”的學說。有《劉夢得文集》。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quantangshi/1105591.html

相關閱讀:《城東早春》楊巨源唐詩鑒賞
《早寒有懷》孟浩然唐詩鑒賞
《聽舊宮人穆氏唱歌》劉禹錫唐詩鑒賞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柳宗元唐詩鑒賞
陳京的詩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