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長安遇馮著》是唐代詩人韋應物所創作的五言律詩。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詩作,這首詩通過描述韋應物與友人馮著在長安相遇時的所見所聞,來表達詩人對失意沉淪的馮著的理解與同情。
【原文】
長安遇馮著⑴
客從東方來,衣上灞陵⑵雨。
問客⑶何為來,采山⑷因買斧⑸。
冥冥⑹花正開,??⑺燕新乳⑻。
昨別⑼今已春,鬢絲⑽生幾縷。
【注釋】
、篷T著:韋應物友人。
、 灞(bà)陵:即霸上,又作霸陵。在今西安市東。因漢文帝葬在這里,改名灞陵。
⑶ 客:即指馮著。
、炔缮剑嚎巢。
、刹缮揭蛸I斧:意指歸隱山林。“采山”是成語。左思《吳都賦》:“煮海為鹽,采山鑄錢。”謂入山采銅以鑄錢。“買斧”化用《易經·旅卦》:“旅于處,得其資斧,我心不快。”意謂旅居此處作客,但不獲平坦之地,尚須用斧斫除荊棘,故心中不快。“采山”句是俏皮話,打趣語,大意是說馮著來長安是為采銅鑄錢以謀發財的,但只得到一片荊棘,還得買斧斫除。其寓意即謂謀仕不遇,心中不快。
、授ぺぃ盒稳菰旎瑹o語的情態。
、??(yáng yáng):鳥輕快飛翔的樣子。
⑻ 燕新乳:指小燕初生。
⑼昨別:去年分別。
、昔W絲(bìn):兩鬢白發如絲。
【白話譯文】
客人從東方過來,衣服上還帶著灞陵的雨。問客人為什么來,客人說為了上山砍伐樹木來買斧頭。百花正在悄悄地盛開,輕盈的燕子正在哺乳新雛。去年一別如今又是春天,兩鬢的頭發不知又生出多少。
【創作背景】
韋應物于大歷四年至十三年(769-778)在長安,而馮著在大歷四年離長安赴廣州,約在大歷十二年再到長安。這詩可能作于大歷四年或十二年(769-777)。據韋詩所寫,馮著是一位有才有德而失志不遇的名士。他先在家鄉隱居,清貧守真,后來到長安謀仕,頗擅文名,但仕途失意。約在大歷四年(769)應征赴幕到廣州。十年過去,仍未獲官職。后又來到長安。韋應物對這樣一位朋友是深為同情的,故而創作這首詩。
【賞析】
詩中以親切而略含詼諧的筆調,對失意沉淪的馮著深表理解、同情、體貼和慰勉。它寫得清新活潑,含蓄風趣,逗人喜愛。劉辰翁評此詩曰:“不能詩者,亦知是好。”確乎如此。
開頭兩句中,主要是說馮著剛從長安以東的地方來,還是一派名士兼隱士的風度。
接著,詩人自為問答,料想馮著來長安的目的和境遇。詩人自為問答,詼諧打趣,顯然是為了以輕快的情緒沖淡友人的不快,所以下文便轉入慰勉,勸導馮著對前途要有信心。但是這層意思是巧妙地通過描寫眼前的春景來表現的。
“冥冥花正開,??燕新乳”。這兩句詩人選擇這樣的形象,正是為了意味深長地勸導馮著不要為暫時失意而不快不平,勉勵他相信大自然造化萬物是公正不欺的,前輩關切愛護后代的感情是天然存在的,要相信自己正如春花般煥發才華,會有人來并切愛護的。所以末二句,承上二句而來的,末句則以反問勉勵友人,盛年未逾,大有可為。
【作者介紹】
韋應物(737~792或793)唐代詩人。長安(今陜西西安)人。15歲起以三衛郎為玄宗近侍,出入宮闈,扈從游幸。早年豪縱不羈,橫行鄉里,鄉人苦之。安史之亂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職,始立志讀書,少食寡欲,常“焚香掃地而坐”。代宗廣德至德宗貞元間,先后為洛陽丞、京兆府功曹參軍、鄂縣令、比部員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蘇州刺史。世稱韋江州、韋左司或韋蘇州。韋應物是山水田園詩派詩人,與王維、孟浩然、柳宗元并稱“王孟韋柳”。其山水詩景致優美,感受深細,清新自然而饒有生意。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2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quantangshi/1212685.html
相關閱讀:《聽舊宮人穆氏唱歌》劉禹錫唐詩鑒賞
陳京的詩
《城東早春》楊巨源唐詩鑒賞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柳宗元唐詩鑒賞
《早寒有懷》孟浩然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