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采玉行》韋應物唐詩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全唐詩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作品介紹】

  《采玉行》是唐代著名詩人韋應物創作的一首五古作品。這首詩主要反映采玉工人的痛苦生活,表現出濃厚的憫農情緒。

【原文】

采玉行

官府征白丁,言采藍溪玉。

絕嶺夜無家,深榛雨中宿。

獨婦餉糧還,哀哀舍南哭。

【賞析】

  陜西省藍田縣的藍田山,自古以產玉著稱;山下有一條三十里長的深溪,這就是“藍溪”。這里山谷險竣,深溪之內,出產一種極名貴的美玉——水碧。古代的統治者崇尚玉器,尤其喜以“水碧”作為顯示地位、夸耀財富的珍品,所以官府常常征丁派夫,大量開采水碧,以滿足他們的豪奢生活。李賀的《老夫采玉歌》開頭便說:“采玉采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一個“須”字,表現了統治者對玉質的苛求,除了“水碧”,別的玉概不合格;也表現了他們要美玉只不過是為了滿足淫欲的丑惡目的。而韋應物這首詩,一開頭便說“官府征白丁,言采藍溪玉。”“官府”二字,說明這是無償征用,征用的平民不會供給任何報酬;而且指定和限制開采的是“藍溪玉”,即藍田山深溪之“水碧”。

  官府只管要質地最好的藍溪“水碧”,但對玉工的食宿和生命是全然不問的。李賀《老夫采玉歌》中的“老夫饑寒龍為愁,藍溪水氣無清白;夜雨岡頭食榛子,杜鵑口血老夫淚”正好與這首詩“絕嶺夜無家,深榛雨中宿”相互參讀。玉工們辛苦勞作了一天,卻饑寒交迫,無處安身,只能撿野榛充饑,冒山雨露宿。

  詩的最后說:“獨婦餉糧還,哀哀舍南哭。”“餉糧”即送飯。這兩句說,孤獨的妻子送飯回來,悲悲切切地在舍南的田園中痛哭。妻子送飯而歸,為什么要“舍南哭”,詩沒有明說。但聯系上下文來看,大概有四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妻子前來送飯,看到丈夫“絕嶺夜無家,深榛雨中宿”的非人生活和凍餓之軀,因為疼惜而哭。第二,詩言“獨婦”可知其家中再無男子和勞力;田園荒蕪,無力為耕,收成無望,為將來的生活沒有著落而哭。第三,盡管如今還能“餉糧”,今后難以為炊。丈夫從事那樣艱辛危險的勞動,再加上食難果腹,山頭露宿,豈不將凍餒而死;如若夫死,妻何以堪;瞻前顧后,不寒而栗,叫她不能不哭。第四,餉糧時強忍悲淚,不敢言明家中之苦,以免再增役夫之悲痛;而今餉糧而還,萬般苦楚而又無處可訴,她也就只能“哀哀舍南哭”了。中唐時代,世風日奢,尚玉之風極盛。但真正直接反映玉工痛苦生活的作品并不多見。最有名的也只有李賀的《老夫采玉歌》和韋應物的這首《采玉行》。(沈德潛《唐詩別裁》對此首批注)。這首《采玉行》,簡短樸實,且完全站在玉工的角度為其申冤鳴恨,表現出濃厚的憫農情緒,故而為人所稱道。

【作者介紹】

  韋應物(737~792或793)唐代詩人。長安(今陜西西安)人。15歲起以三衛郎為玄宗近侍,出入宮闈,扈從游幸。早年豪縱不羈,橫行鄉里,鄉人苦之。安史之亂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職,始立志讀書,少食寡欲,常“焚香掃地而坐”。代宗廣德至德宗貞元間,先后為洛陽丞、京兆府功曹參軍、鄂縣令、比部員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蘇州刺史。世稱韋江州、韋左司或韋蘇州。韋應物是山水田園詩派詩人,與王維、孟浩然、柳宗元并稱“王孟韋柳”。其山水詩景致優美,感受深細,清新自然而饒有生意。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2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quantangshi/707831.html

相關閱讀:《早寒有懷》孟浩然唐詩鑒賞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柳宗元唐詩鑒賞
《聽舊宮人穆氏唱歌》劉禹錫唐詩鑒賞
陳京的詩
《城東早春》楊巨源唐詩鑒賞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