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元曲精選之雙調?折桂令?石塘道中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元曲精選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作者:張可久

  原文:

  雨依微天淡云陰②,有客徜徉③,緩轡登臨④。老封危亭⑤,平津短棹⑥,遠店疏砧⑦。傲塵世山無古今,避風波鷗自浮沉⑧。霜后園林,萬綠枝頭,一點黃金。

  注釋

 、偈粒烘偯诮窠K無錫西南。

 、谝牢ⅲ阂老∥⒚,形容雨絲極細。

  ③徜徉(chang yang):自由自在地來回走。

  ④緩轡:慢慢地驅趕著馬。轡(pei),駕馭牲口的嚼子和韁繩。

  ⑤危亭:高聳的山亭。

 、奁浇蚨惕浩教沟亩煽谕?恐S多小船。棹(zhao),船槳,這里指船。

  ⑦遠店疏砧:遠處的人家傳來稀稀落落的捶衣聲。

  ⑧“傲塵”世二句:這里既是寫景,又是托物寓意,表現了作者傲世、避世的情懷。

  關于作者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并稱“雙壁”,與張養浩合為“二張”。

  成就

  張畢生致力于詞曲的創作,是元代最為多產的散曲大家,也是元曲的集大成者之一,其在世時便享有盛譽。其作品風格多樣“或詠自然風光、或述頹放生活、或為酬作、或寫閨情”,是元代散曲中“清麗派”的代表作家。其散曲,元世已有《今樂府》、《蘇堤漁唱》、《吳鹽》三種行于世(見曹本《錄鬼簿》),且胡正臣子胡存善已編有《小山樂府》(同上)。今存散曲,據隋樹森《全元散曲》所輯,共小令八百五十五首,套數九套,其數量為元人之冠。小山亦能詩,見于《元詩選》癸集,然以散曲盛稱于世。元?高?《雙調?殿前歡《題小山蘇堤漁唱》稱其“才華壓盡香奩句,字字清殊”,“價等連城玉,名重《長門賦》”;大食惟寅《雙調?燕引雛》《奉寄小山先輩》稱其“聲傳南國,名播中州”。明?賈仲明補《錄鬼簿》挽詞,稱“照耀乾坤《今樂府》,《蘇堤漁唱》文相助,又《吳鹽》余意續”,“荊山玉,合浦珠,壓倒群儒”(天一閣本《錄鬼簿》)。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評其詞“如瑤天笙鶴”,又稱“其詞清而且麗,華而不艷,有不吃煙火食氣,真可謂不羈之才;若被太華之仙風,招蓬萊之海月,誠詞林之宗匠也,當以九方皋之眼相之”。明?李開先序喬吉、張可久二家小令,謂“樂府之有喬張,猶詩家之有李杜”,王驥德《曲律》則辯云:“李則(王)實甫,杜則(馬)東籬,始當;喬、張,蓋長吉、義山之流”。清?劉熙載《藝概》稱喬、張“兩家固同一騷雅,不落俳語,惟張尤?然獨遠耳”。今人或有以為小山曲風雅麗,其曲作有“不脫詞境”、“詞曲間幾乎一致”者,但亦肯定“小山一人造境,亦散曲中清華一派之所由立也”(任訥《曲諧》)。

  部分作品如〔慶東原〕《和馬致遠先輩韻》等抒發窮通無定,世態炎涼的感慨;〔賣花聲〕《懷古》等曲寫百姓的痛苦和世道的險惡。這類作品充滿憤世嫉俗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黑白顛倒、賢愚不分的現實。他的小山散曲的又一內容是向往歸隱,描寫歸隱生活中的情景。“依松澗,結草廬,讀書聲翠微深處。”張可久結交的多為官員和文人,生活面比較狹窄,作品內容不夠廣闊,不少唱和之作,顯得平庸。雖有憤懣和不滿,但仍表現出一種“怨而不怒”的色彩。張可久是元代散曲清麗派的代表作家。他的散曲的藝術特點是:講究格律音韻;著力于煉字煉句,對仗工整,字句和美;融合運用詩、詞作法,講究蘊藉工麗,而且常常熔鑄詩詞名句,藉以入于典雅。其作品多為欣賞山光水色,抒寫個人情懷和應酬懷古之作。作品表現了閑適散逸的情趣,同時吸收了詩詞的聲律,句法及辭藻到散曲中,形成一種清麗而不失自然的風格。明清以來頗為文人推重。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譽之為“詞林之宗匠”。享譽當時,是一代曲風轉捩的關鍵人物。元散曲前期創作崇尚自然真率,后期則追求清麗雅正。張可久的創作實踐在曲風轉變中起了重要作用。其散曲在后期被視為典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yuanqu/299372.html

相關閱讀:《一枝花?不伏老》譯文注釋
碧玉簫
元曲精選之雙調·水仙子·重觀瀑布
陽春曲?春景(作者:胡祗?)
元曲精選之越調·憑欄人·金陵道中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