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森
山光照檻水繞廊, 舞雩歸詠春風香。
好鳥枝頭亦朋友, 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惟有讀書好。
讀書之樂樂何如, 綠滿窗前草不除。
注釋:
《四時讀書樂》:著名組詩,表現春夏秋冬四季的讀書情趣。這是第一首。
檻:欄桿。
舞雩(yú):雩,古代求雨的祭禮。祭天求雨之處,有樹有壇,雩祭時有歌舞,故稱舞雩。
蹉跎:光陰白白地過去。
韶光:美好的青年時代。
譯文:
陽光照在堂外的欄桿,流水淙淙繞著長廊流過,乘涼歸來的人們,沐浴著春風送來花香,一邊走一邊吟唱著詩歌。停在枝頭的鳥兒,那是伴我讀書的朋友;漂在水上的落花,可以啟發我作出美妙的文章。不要蹉跎歲月,人生只有讀書是最好的事。讀書的樂趣是怎樣的?好比綠草長到窗前而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作者:
翁森,字秀卿,號一瓢,浙江仙居縣雙廟鄉下支村人。生卒年月不詳。
南宋亡,翁森立志不仕,隱居教授。元至元年間,建安洲書院于縣東南二十五里得崇教里(翁的居所),以朱熹白鹿洞學規為訓,堅持以儒術教化鄉人。從學者先后達八百多人。元代廢科舉,鄉里人甚少攻讀,學風日下,本縣地處窮僻,文化尤其日衰,經翁森的力挽,耕讀之風又“彬彬稱盛”。翰林學士陳剛中曾為之作《安洲鄉學記》。
賞析:
《四時讀書樂》的主題雖然是勸學,卻沒有那種世俗的讀書做官、光宗耀祖的腐朽思想。它宣揚的是讀書的高雅情趣,不以功名利祿為引誘。它把一年四季都視為讀書的好時光,勉勵人們勤奮讀書。
《四時讀書樂·春》這首詩表現的是春天讀書的優美情趣。春光照耀,春風送香,鳥兒歌唱,落花、流水,在這美好的春光里,讀書是多么愜意的事情啊。
翁森的《四時讀書樂》是一首歌詠讀書樂趣的詩,雖是勸學,卻不以功名利祿為引誘,宣揚那種世俗的讀書做官、光宗耀祖的腐朽思想,而是側重于描述讀書的閑適優雅,意境美優美,格調向上,是一首流傳較廣的勸學詩,全詩以四季的景色襯托讀書之樂。
夏天,新長出來的茂竹垂壓著屋檐,屋子四周種滿桑樹,傳遞出主人高雅的情趣。書齋安靜敞亮,燦爛的陽光照進書齋,使詩人的心更安詳。夏日晝長夜短,正是讀書的好時光,閑暇時還能聽聽蟬兒在樹上的鳴叫;夜晚讀書時,燈花一節節落下,還有點點螢火蟲飛入帷帳,將夏日的景物與讀書氛圍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幽雅中傳遞出情趣。北面的窗戶下閑適地躺著,涼風習習,安靜中充滿愜意,就像遠古羲皇時代的人一樣逍遙自在。原來炎炎夏日還有這樣安靜而美好的讀書樂趣。尾聯用優美的境界來傳達讀書的樂趣,讀書的樂趣是無窮的,就像淋浴著煦暖的南風。
全詩著眼于“雅”,景雅、齋雅、趣雅、事雅,這些雅事都圍繞著“讀書”,讀書是眾多雅事中很有情趣的事情。讀書的樂趣來自于品味,只要讀出趣味來,四季都是讀書天。寒來暑往,冬去春來,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春天,湖光山色、花香蕩漾;夏天,茂林修竹、綠意盈窗;秋天,明月霜天,萬木蕭疏;冬日,大雪壓廬,梅花傲雪,清茶一壺,圍爐而讀。每個季節讀書都有其獨特的雅趣,情景交融,情趣悠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1013104.html
相關閱讀:“林外雪消山色靜,窗前春淺竹聲寒!钡囊馑技拌b賞
黃永《卜算子?有感》“匿影住人間,橫眼看天下”全詞賞析
七夕情人節古詩句大全
關于父親的詩歌
浣溪沙?上巳原文_翻譯和賞析_楊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