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朱熹《偶題》
青山門外翠紫堆,幅巾①終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斷成飛雨,不道云從底處③來。
【注釋】
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絹一幅束發,稱為幅巾,為一種表示儒雅的裝束。
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這里指山。
③底處:何處。
翻譯:
門外的青山上草木一團團的綠紫相間,高聳的山峰終日云遮霧繞像戴著頭巾。人們只知道雨是從云的縫隙里落下,不知道云哪里來的。
賞析:
朱熹的《偶題三首》約作于乾道(1165~1173)、淳熙(1174~1189)年間。朱熹的詩歌,往往從偶然閑適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學的道理。這《偶題三首》正是此類的詩篇。這是第一首說常人只見到翻云覆雨,卻不知其成雨的原因,因而悟出凡事都有根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治學力行,也是有根底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1262058.html
相關閱讀:七夕情人節古詩句大全
“林外雪消山色靜,窗前春淺竹聲寒!钡囊馑技拌b賞
關于父親的詩歌
黃永《卜算子?有感》“匿影住人間,橫眼看天下”全詞賞析
浣溪沙?上巳原文_翻譯和賞析_楊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