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原文:
恨如新,新恨了,又重新?刺焐、多少浮云。江南好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夜來風雨,春歸似欲留人。尊如海,人如玉,詩如錦,筆如神。能幾字、盡殷勤。江天日暮,何時重與細論文。綠楊陰里,聽陽關、門掩黃昏。
相關內容鑒賞
作者:佚名
杜叔高,即杜?,叔高為其字。公元年,他從故鄉金華到三百里之外的上饒,拜訪罷官閑居的辛棄疾,兩人一見如故,相處極為歡洽。年,杜?再次拜訪辛棄疾,相得甚歡。杜?兩次拜訪,辛與之宴游與贈答,存詞首,詩首。與杜酬應的作品之多,不但在辛集中少有,就是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實屬罕見。此詞即為其中之一。
此詞前半闋大筆濡染,寫二人相會的時令與政治背景。后半闋寫送別:“尊如!币韵滤木洌澠錃夂琅c善詩。如此好友相別,怎能不產生無窮無盡的感傷?可謂情真意切,“字在紙上皆軒昂”了。從詞中不難看出,辛棄疾與杜?有著共同的愛國熱忱與激情。也使人感到,詞人知己難覓,而杜?的詩酒風流,愛國熱情,令人不禁拍案激賞。
相關內容辛棄疾 辛棄疾(-),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古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332088.html
相關閱讀:菩薩蠻?子規啼破城樓月原文_翻譯和賞析_李師中
送區冊序原文_翻譯和賞析_韓愈文言文
送蓀友原文_翻譯和賞析_納蘭性德古詩
送元?師詩原文_翻譯和賞析_柳宗元古詩
送韋司馬別原文_翻譯和賞析_何遜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