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元代
作者:揭?斯
原文:
寒向江南暖,饑向江南飽。莫道江南惡,須道江南好。
相關內容鑒賞
作者:佚名
此詩寓意深微邃卻含而不露。元朝統治者奉行種族歧視政策,以蒙古、色目人為上等人,以漢人、南人為下等人。蒙古、色目人到江南之地也凌駕于南人之上作威作福。他們靠江南的條件富有了,卻仍辱罵江南人不絕。詩人心中不平,故作此詩以譏之。
揭?斯的五言短古,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宋元以來“重逸輕俗”的審美傾向。如《寒夜 》:“ 疏星凍霜空,流月濕林薄。虛館人不眠,時聞一葉落!薄额}風煙雪月四梅圖》之二:“高花開幾點,澹靄拂成衣。遙瞻應不見,相對尚依稀!薄抖赐デ镌隆罚骸盀畾庾猿文,碧波還蕩漾。應有凌風人,吹笛君山上!薄镀缴陈溲恪罚骸疤旌P塞遠,水落洲渚闊。已逐夕陽低,還向黃蘆沒!薄稛熕峦礴姟罚骸俺蜕缴,暮喚山僧歸。相喚復相送,山露濕人衣!边@些詩作是承續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劉長卿一系的詩風而又加以發展的。其境界高逸,遠離塵俗,表達了一種宋元以來的士大夫情調。其中《寒夜》最讓人回味,小詩以寥寥二十字的白描,傳神地繪出一幅清夜客旅圖。一、二句狀寫戶外的景色,以凝凍在布滿霜氣的夜空中的疏星、沾濕了草木的月的流光(“林薄”,謂草木叢生),制造出一種清曠冷寂的氛圍。三句轉入客舍,在“虛館”的典型環境中,“人不眠”的主體便格外突出。最精彩的是末句的五字!耙蝗~落”的聲音是夠細微的了,館中人卻能清晰的辨聞,足見夜間的寂靜;而一個“時”(時時、時而之意)字,更將漫漫長夜中不眠人的警醒,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一句不僅溝通了館內外的聯系,而且傳達出詩人在長捱客棧中愁苦的心緒,可謂是神來之筆。
相關內容揭?斯 揭?斯(~)元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史學家。字曼碩,號貞文,龍興富州(今江西豐城杜市鎮大屋場)人。家貧力學,大德年間出游湘漢。延佑初年由布衣薦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遷應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閣授經郎、遷翰林待制,拜集賢學士,翰林侍講學士階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遼、金、宋三史,為總裁官。《遼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館,謚文安,著有《文安集》,為文簡潔嚴整,為詩清婉麗密。善楷書、行、草,朝廷典冊,多出其手。與虞集、楊載、范?同為“元詩四大家”之一,又與虞集、柳貫、黃?并稱“儒林四杰!惫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347491.html
相關閱讀:沁園春?張路分秋閱 劉過
《江上》譯文注釋_《江上》點評_王士禎的詩詞
秋登蘭山寄張五 孟浩然
送魏萬之京 李頎
瑞鶴仙?秋感 吳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