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代
作者:毛文錫
原文:
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云微,蟾光鵲影伯勞飛。每恨蟪蛄憐婺女,幾回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
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注釋
作者:佚名
⑴七夕句??用牛郎織女的故事。據《荊楚歲時記》載: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女孫也。年年織杼勞役,織成云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后遂廢織紉,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會。又《風俗記》載: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⑵蟾光鵲影??月亮之光,鵲橋之影。
⑶伯勞??鳥名,又名?!对娊?豳風?七月》:“七月鳴?!泵珎鳎骸?。伯勞也。”《玉臺新詠》卷九載《東飛伯勞歌》曰:“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牽牛)織女時相見。”
⑷每恨句??意思是常恨蟪蛄啼鳴,仿佛是對婺女傾訴著無盡情意。蟪蛄(huìgū惠姑):蟬的一種,吻長,黃綠色,夏秋能鳴。婺女:又稱“女宿”,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抖Y記?月令》:“孟夏之月,旦,婺女中!薄妒酚?天官書》:“婺女,其北織女!
⑸幾回句??意思是蟪蛄鳴時,婺女星尚在天空,它們常能相會;而織女聞此蟪蛄聲,心緒不安,所以幾回嬌妒,無心織紉,走離鴛機。鴛機:織錦機。
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評析
作者:佚名
這首詞用牛郎與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含蓄地寫了一對年輕男女的幽會,時機難得,兩情依依。并對“蟪蛄”、“婺女”這類的自然現象加以人格化,表現了女子妒人多歡而己少歡的幽恨。全詞流暢深沉,含蓄耐思!惰蚯f漫記》評此詞“意淺辭庸,味如嚼蠟”,似不允當。相關內容毛文錫 唐末五代時人,字平?,高陽(今屬河北人),一作南陽(今屬河南)人。年十四,登進士第。已而入蜀,從王建,官翰林學士承旨,進文思殿大學士,拜司徒,蜀亡,隨王衍降唐。未幾,復事孟氏,與歐陽?等五人以小詞為孟昶所賞!痘ㄩg集》稱毛司徒,著有《前蜀紀事》《茶譜》,詞存三十二首,今有王國維輯《毛司徒詞》一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356873.html
相關閱讀:秋夕原文_翻譯和賞析_杜牧古詩
七夕原文_翻譯和賞析_羅隱古詩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_全詩賞析
七夕原文_翻譯和賞析_李賀古詩
《同賦山居七夕》譯文注釋_《同賦山居七夕》點評_李嶠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