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代
作者:元稹
原文:
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幾多時。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常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相關內容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閑坐時我常常悲悼你,也常常自悲;
縱使人生能活百年,仍然恰如一寐。
鄧攸終身無子,難道不是命運安排?
潘岳悼詩寫得再好,也是心機枉費!
即使死后合葬,地府冥冥有何指望;
要想來世再結良緣,更是虛妄難期。
我只有終夜睜著雙眼,長遠懷念你;
以報答你終身清苦,從未喜笑開眉!
注解
1、鄧攸句:晉鄧攸,字伯道,官河東太守,戰亂中舍子保侄,后終無子,時人乃有“天道無知,使伯道無兒”之語。尋知命:即將到知命之年。作者于五十歲時,始由繼室裴氏生一子,名道護。尋:隨即。知命,指五十歲。
2、潘岳句:晉潘岳,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詩三首,為世傳誦。猶費辭:意謂潘岳即使寫了那么悲痛的詩,對死者也等于白說。實是說自己。
3、同穴句:意謂死后縱合葬一處,但洞穴?冥,也難望哀情相通。同穴:指夫妻合葬。
相關內容
賞析
作者:佚名
首句“閑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啟下。以“悲君”總括上兩首,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壽的有限。人生百年,也沒有多長時間。詩中引用了鄧攸、潘岳兩個典故。鄧攸心地如此善良,卻終身無子,這就是命運的安排。潘岳《悼亡詩》寫得再好,對于死者來說,也沒有什么意義,等于白費筆墨。詩人以鄧攸、潘岳自喻,故作達觀無謂之詞,卻透露出無子、喪妻的深沉悲哀。接著從絕望中轉出希望來,寄希望于死后夫婦同葬和來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靜思量:這僅是一種虛無縹緲的幻想,更是難以指望的,因而更為絕望:死者已矣,過去的一切永遠無法補償了!詩情愈轉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個無可奈何的辦法:“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痹娙朔路鹪趯ζ拮颖戆鬃约旱男嫩E:我將永遠永遠地想著你,要以終夜“開眼”來報答你的“平生未展眉”。真是癡情纏綿,哀痛欲絕。相關內容元稹 元。辏,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360130.html
相關閱讀:折楊柳原文_翻譯和賞析_李白古詩
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原文_翻譯和賞析_蘇軾
《草蟲》譯文注釋_《草蟲》點評_詩經的詩詞
南歌子?倭墮低梳髻原文_翻譯和賞析_溫庭筠
山中原文_翻譯和賞析_王勃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