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詠雨 李世民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描寫雨的詩句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詠雨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世民

原文:

和氣吹綠野,梅雨灑芳田。新流添舊澗,宿霧足朝煙。
雁濕行無次,花沾色更鮮。對此欣登歲,披襟弄五弦。
相關內容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祥瑞之氣吹遍綠野,及時的梅雨滋潤著麥田。雨水使溪澗水驟漲;夜霧未消中早晨的炊煙在四處冉冉升起。大雁因濕重飛行次序都亂了,花朵帶雨顏色卻更加鮮艷。沛雨甘霖預示著豐年的到來,令人欣喜的敞開心懷彈弄五弦。

注釋
  “和氣”,古人認為天地間陰氣與陽氣交合而成之氣,萬物由此“和氣”而生;在中也常被引申指能導致吉利的祥瑞之氣!懊酚辍北局赋跸漠a生的陰雨天氣。因時值梅子黃熟,故亦稱黃梅天!八揿F”即“夜霧”;“朝煙”指早晨的炊煙!暗菤q”指豐年;“披襟”本謂敞開衣襟,本詩比喻心懷舒暢!拔逑摇睘楣糯鷺菲髅,這種樂器是舜帝發明的,《禮記》、《史記》等很多典籍中都記載了:“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的事情。又據《新唐書.禮樂志》記載:“五弦如琵琶而小,北國所出,舊以木撥彈,樂工裴神符初以手彈!迸嵘穹秦懹^時期著名的樂師,其五弦的演奏水平曾深受唐太宗贊賞,并被封為“太常樂工”;唐太宗亦喜弄五弦。
  有學者認為此詩寫于五月份。筆者認為此詩寫于農歷的三月初。詩中的“梅雨”應為“迎梅雨”。據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水一.雨水》記載:“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生黑霉也。芒種后逢壬為入梅,小暑后逢壬為出梅。又以三月為迎梅雨,五月為送梅雨!比路轂樾←湹纳L時期,此時雨水充足則有利于小麥的豐收。而農歷五月初為小麥收成季節,此時再下雨反而不利于收割。


相關內容鑒賞

作者:佚名

  中國古代的皇帝都特別看重農業。新舊《唐書》及《貞觀政要》中均記載了唐太宗非常關心農業的事跡。唐太宗每年都要參加春耕的大典,而且還常常親耕于籍田,常去籍田中查看年景,決不因其他政事而耽誤農時。中國古代有一句農諺說:“春雨貴如油”;因此,唐太宗看到這場“梅雨”有利于農作物的收成時,非常高興的寫了這首詩。

  此詩前六句均寫景物,用詞生動且令人感覺詩中所描述的景象栩栩如生。尾聯為抒發個人的情感。此詩還有一個藝術特點是每一句都流露出對這場及時雨的喜悅之情,但卻通篇不用一個“喜”字。

  這兩詩除了尾聯外,其余的聯句都采用對仗的方式來寫,不僅對仗工整,且音律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在描寫景物方面,把大自然的神韻通過詩句體現出來。筆者認為,古代名家寫詩的技巧和方法,有時很難用幾句話把它都講明了,但往往我們在仔細賞讀過后,常能意會出其中的神韻,并且有如飲甘泉的感覺。


相關內容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年-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唐太宗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為后世明君之典范。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363105.html

相關閱讀:《燭影搖紅?碧澹山姿》譯文注釋_《燭影搖紅?碧澹山姿》點評_吳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李?
《烏夜啼?昨夜風兼雨》譯文注釋_《烏夜啼?昨夜風兼雨》點評_李
《好事近?春雨細如塵》譯文注釋_《好事近?春雨細如塵》點評_朱
詠雨 李世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