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宋代
作者:歐陽修
原文:
別后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沈何處問。(魚沈 通:沉)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
相關內容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自從分別之后,不知你已經到了何方?眼里心中都是凄涼與愁悶,生出不盡的憂愁!你越走越遠,最后竟斷了音信;江水是何等的寬闊,魚兒深深地游在水底,我又能向何處去打聽你的消息?
昨夜里大風吹得竹林處處作響,傳遞著深秋的韻律,每一片葉子的聲響都似乎在訴說著怨惱。我有心斜倚著單枕,希望夢中能與你相遇,可惜夢做不成,無奈燈芯,又在秋風中燃成燼。
注釋
⑴魚沉:古人有魚雁傳書之說,魚沉,謂無人傳言。
⑵秋韻:即秋聲。此謂風吹竹聲。
⑶?([qī]第一聲):倚、依。
⑷燼([jìn]第四聲):火燒剩余之物,此指燈花。
譯文及注釋二
作者:佚名
譯文
分別后不知你的行程遠近,滿目凄涼心中有說不盡的苦悶。你越走越遠漸漸斷了書信;魚書不傳我去哪里問訊?
深夜里風吹竹葉蕭蕭不停,千聲萬聲都是別愁離恨。我斜倚單枕想到夢中見你,誰知道夢沒有做成燈芯又燃盡。
注釋
⑴魚沉:魚不傳書。古代有魚雁傳書的傳說,這里指音訊全無。
⑵?(yǐ):傾斜。單枕:孤枕。
⑶燼(jìn):燈芯燒盡成灰。
參考資料:李靜 等 .唐詩宋詞鑒賞大全集 .北京 :華文出版社 ,年月版 :第頁 .
相關內容
賞析
作者:佚名
這是一首別后相思愁緒之詞,是作者的早期作品。它受五代花間詞的影響,以代言體(即女性第一人稱方式)形式表達了閨中思婦深沉凄婉的離情別緒。全詞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詞境委婉曲折、深沉精細而又溫柔敦厚。
發端句“別后不知君遠近”是恨的緣由。因不知親人行蹤,故觸景皆生出凄涼、郁悶,亦即無時無處不如此!岸嗌佟保安恢嗌佟敝,以模糊語言極狀其多。三、四兩句再進一層,抒寫了遠別的情狀與愁緒。“漸行漸遠漸無書”,一句之內重復疊用了個“漸”字,將思婦的想象意念從近處逐漸推向遠處,仿佛去追尋愛人的足跡,而雁絕魚沉,無處尋蹤!盁o書”應首句的“不知”,且欲知無由,她只有沉浸在“水闊魚沉何處問”的無窮哀怨之中了!八煛笔恰斑h”的象征,“魚沉”是“無書”的象征!昂翁巻枴比郑瑢⑺紜D欲求無路、欲訴無門的那種不可名狀的愁苦,抒寫得極為痛切。
詞作從過片以下,深入細膩地刻劃了思婦的內心世界,著力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風竹秋韻,原是“尋常景物”,但在與親人遠別,空床獨宿的思婦聽來,萬葉千聲都是離恨悲鳴,一葉葉一聲聲都牽動著她無限愁苦之情!肮熟握韷糁袑,夢又不成燈又燼”。思婦為了擺脫苦況的現實,急于入睡成夢,故特意斜靠著孤枕,幻想在夢中能尋覓到在現實中尋覓不到的親人,可是夢終未成,而最后連那一盞作伴的殘燈也熄滅了。“燈又燼”一語雙關,閨房里的燈花燃成了灰燼,自己與親人的相會也不可能實現,思婦的命運變得像燈花一樣凄迷、黯淡。詞到結句,哀婉幽怨之情韻裊裊不斷,給人以深沉的藝術感染。
劉熙載云:“馮延巳詞,晏同叔得其俊,歐陽永叔得其深!贝苏Z精辟地指出了歐詞婉約深沉的特點。以此詞而言,這種風格表現得極為明顯。全詞抒情與寫景兼融,景中寓婉曲之情,情中帶凄清之景,將閨中思婦深沉凄絕的別恨表現得深曲婉麗,淋漓盡致。
賞析二
作者:佚名
這首詞是作者的早期作品。詞是寫閨中思婦深沉凄絕的離愁別恨。發端句“別后不知君遠近”是恨的緣由。因不知親人行蹤,故觸景皆生出凄涼、郁悶,亦即無時無處不如此。“多少”,不知多少之意,以模糊語言極狀其多。三四兩句再進一層,抒寫了遠別的情狀與愁緒。“漸行漸遠漸無書”,一句之內重復了三個“漸”字,將思婦的想象意念從近處逐漸推向遠處,仿佛去追尋愛人的足跡,然而雁絕魚沉,天崖無處覓尋蹤影!盁o書”應首句的“不知”,且欲知無由,她只有沉浸在“水闊魚沉何處問”的無窮哀怨之中了!八煛笔恰斑h”的象征,“魚沉”是“無書”的象征。“何處問”三字,將思婦欲求無路、欲訴無門的那種不可名狀的愁苦,抒寫得極為痛切。在她與親人相阻絕的浩浩水域與茫?臻g,似乎都充塞了觸目凄涼的離別苦況。詞的筆觸既深沉又婉曲。
詞篇從過片以下,深入細膩地刻畫了思婦的內心世界,著力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白怨艂奈ㄟh別,登山臨水遲留。暮塵衰草一番秋。尋常景物,到此盡成愁。”(張先《臨江仙?自古傷心惟遠別》)風竹秋韻,原是“尋常景物”,但在與親人遠別,空床獨宿的思婦聽來,萬葉千聲都是離恨悲鳴,一葉葉一聲聲都牽動著她無限愁苦之情!肮熟握韷糁袑,夢又不成燈又燼”。思婦為了擺脫苦狀的現實,急于入睡成夢,故特意斜靠著孤枕,幻想在夢中能尋覓到在現實中尋覓不到的親人,可是“千山萬水不曾行,魂夢欲教何處覓?”(韋莊《木蘭花?獨上小樓春欲暮》)連僅有的一點小小希望也成了泡影,不單是“愁極夢難成”(薛昭蘊《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最后連那一盞作伴的殘燈也熄滅了!盁粲譅a”一語雙關,閨房里的燈花燃成了灰燼,自己與親人的相會也不可能實現,思婦的命運變得和燈花一樣凄迷、黯淡。詞到結句,哀婉幽怨之情韻裊裊不斷,給人以深沉的藝術感染。
前于歐陽修的花間派詞人,往往喜歡對女性的外在體態服飾進行精心刻畫,而對人物內心的思想感情則很少揭示。歐陽修顯然比他們進了一大步,在這首詞中,他沒在使用一個字去描繪思婦的外貌形象,而是著力揭示思婦內心的思想感情,字字沉著,句句推進,如剝筍抽繭,逐層深入,由分別--遠別--無音信--夜聞風竹--尋夢不成--燈又燼,將一層、一層、又一層的愁恨寫得越來越深刻、凄絕。全詞寫愁恨由遠到近,自外及內,從現實到幻想,又從幻想回到現實。且抒情寫景兩得,寫景句寓含著婉曲之情,言情句挾帶著凄涼之景,表現出特有的深曲婉麗的藝術風格。
參考資料:吳翠芬 等 .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年月版 :第-頁 .& 蘅塘退士 等 .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華文出版社 ,年月版 :第-頁 .
相關內容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385534.html
相關閱讀:秋登蘭山寄張五 孟浩然
瑞鶴仙?秋感 吳文英
《江上》譯文注釋_《江上》點評_王士禎的詩詞
沁園春?張路分秋閱 劉過
送魏萬之京 李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