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摸魚兒?午日雨眺 納蘭性德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描寫雨的詩句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摸魚兒?午日雨眺

朝代:清代

作者:納蘭性德

原文:

漲痕添、半篙柔綠,蒲梢荇葉無數。臺榭空蒙煙柳暗,白鳥銜魚欲舞。紅橋路,正一派、畫船蕭鼓中流住。嘔啞柔櫓,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轉,沖破翠錢雨。
蒹葭渚,不減瀟湘深處。霏霏漠漠如霧,滴成一片鮫人淚,也似汨羅投賦。愁難譜,只彩線、香菰脈脈成千古。傷心莫語,記那日旗亭,水嬉散盡,中酒阻風去。
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注釋

作者:佚名

①午日:五月初五日,即端陽節日。
②漲痕二句:此寫午日雨中水面之景。漲痕,漲水的痕跡。柔綠,嫩綠,此處代指嫩綠之水色,蒲:蒲柳,即水楊。荇,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呈對生圓形,可食。
③煙柳:謂煙霧籠罩的柳林。
④嘔啞柔櫓:謂船行水面櫓篙劃水發出輕柔的水聲。嘔啞,象水聲。
⑤翠錢雨:指新荷生出時所下的雨。翠錢,新荷之雅稱。
⑥蒹葭渚:長滿蘆葦之洲渚。。
⑦鮫人:神話傳說中的人魚。晉張華《博物志》卷九:“南海外有鮫人,水居以與主人!
⑧汨羅投賦:戰國時楚詩人屈原憂憤國事,投汨羅江(湘江支流)而死。后人寫詩作賦投入江中,以示憑吊。事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⑨愁難譜二句:謂滿懷憂怨哀愁難以表達,只有憑借用彩線纏裹香菰(即包粽子)投入江中以示這千古的脈脈哀思了。菰米,即菱白。其食為菰米,亦稱雕胡米,可食。晉周處《風土記》:“午日烹鶩,又以菰葉裹粽黍,以象陰陽相包裹未分也!。
⑩旗亭:酒樓。因懸旗為酒招,故名。
相關內容
賞析

作者:佚名

  端午之日逢雨。雨中憑眺,見景生情,此篇所寫正是個中情景。舊俗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故詞之上片先描繪了此日雨中憑眺的所見之景,而于下片轉入抒情,抒發了對屈原的隱曲的深情。詞中對屈原的憑吊語其實蘊含了作者的今昔之慨和身世之感。值得注意的是前景并不顯哀怨凄清,而后情則思致含婉幽怨,前后形成較大的對比,如此大的轉折,大的起落便更使所抒之情深厚郁勃,沉致幽婉了。
相關內容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备挥谝饩,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古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406966.html

相關閱讀:《烏夜啼?昨夜風兼雨》譯文注釋_《烏夜啼?昨夜風兼雨》點評_李
《燭影搖紅?碧澹山姿》譯文注釋_《燭影搖紅?碧澹山姿》點評_吳
詠雨 李世民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李?
《好事近?春雨細如塵》譯文注釋_《好事近?春雨細如塵》點評_朱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