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詩人文同的《北齋雨后》
小庭幽圃絕清佳,愛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雙禽來占竹,秋深一蝶下尋花。
喚人掃壁開吳畫,留客臨軒試越茶。
野興漸多公事少,宛如當日在山家。
賞析
此寫北齋雨后的景色和作者的閑適心情,為作者1074年(熙寧七年)任興元府(治所在今陜西漢中)知府時作。
起聯先總寫北齋環境的安靜。北齋是作者在府衙內讀書休憩的處所。庭院不大,園圃卻極幽靜,因為作者十分愛好這個地方,所么常常免去屬吏的例行參見,留連其中。“幽圃”不僅指地方寂靜,重要還在于這里吏民不到,不官事打攪,能使人得到心靈上的安靜。舊時屬吏天天遲早兩次到上司衙門排班參見主座,講演公事,叫“衙參”,也省稱“衙”。說“常教”,就不是完整罷黜,不理政務,而是無事呈文時,即免去虛套,用字很有分寸。這兩句總掣全篇,又引起下文,下面各聯,即分辨從景、事、情三個方面,作詳細刻畫。
頷聯上承首句,扣住詩題,寫北齋雨后之景。鳥雀跟蝴蝶最怕雨,雨后天睛,它們也最先出來運動,所以作者最先聽到竹上的鳥雀聲。特用“雙禽”兩字,不僅由于鳥雀經常成對而飛,還因為兩鳥對鳴,雙雙跳躍,更能見出鳥雀鳴叫的歡樂悅耳,竹枝的搖曳多姿,如一鳥便有孤棲冷清之感。“占”是占領之意,寫出鳥雀的歡樂自得神色,如改“占”為“站”,那就寫成逝世鳥,索然無味了。暮秋季節,蝶影已稀,故只寫一蝶。因為這時花事已少,所以那只蝴蝶飛來飛去,到處尋找。文同是宋代大畫家,尤其善于畫竹,曾屢次為其所畫之竹題贊,《丹青見聞志》也說:“文同墨竹富灑脫之姿,逼檀欒之秀,疑風可動,不筍而成。”此聯鳥聲蝶影,高低相映,竹搖翠影,花含水珠,再襯著藍天碧草,畫面漂亮,是大畫家的手筆!罢肌弊帧ⅰ皩ぁ弊,尤其傳神,近代詩人陳衍特殊贊美它“下得切”,(見《宋詩精髓錄》),點評得很確實。這里的所有風物都是那樣淡雅素淡,雨后的空氣纖塵不染,一切都顯得那么清爽,恰是首句“絕清佳”的絕好寫照。詩中固然只寫了景,可是這景中還有一個人,就是站在庭中觀賞這美景的作者,因此又同次句牢牢關合。
上面寫室外,下面轉到作者在室內的生話。“吳畫”指唐代大畫家、被后人尊為“畫圣”的吳道子的畫,這里用作可貴名畫的泛稱!皰弑凇辈粌H是因為愛護畫,也表明興趣很高,所以特別掛在壁上,細細打量品鑒,絕非隨意翻開草草一瞥!霸讲琛奔丛降兀ń窠K南部和浙江一帶)所產之茶。越地盛產茶葉,多名貴種類,詩中因用作名貴茶葉的代稱,同時也兼含著路遠難致之意。茶葉既這樣寶貴難得,又是首次“試”飲,能享有此味者,是作者的知心摯友,他們交談時非?旎顨g樂。觀畫品茗,都是極其文雅之事,而一為獨處之樂,一為交友之樂,情趣不同,而心境之淡泊安逸則雷同。
這幽靜的風景和閑適的樂趣,勾起作者對從前山居生活的回想,因而引出末聯。“野興”就是指山居生涯的情趣。這句是倒裝句,是說因為公事稀疏,所以野興匆匆多了起來,并不是說為了多些野興而少辦公事。而公事之少,又與作者的管理有方有關,這里含著一些得意心情。在作者的《丹淵集》中,載有不少他在各地任官時向朝廷上奏的減免當地國民賦稅的奏狀,可見他仍是比擬能同情人民疾苦的。然而,作者從1049年(皇?元年)中進士,次年開端任官,到此時已二十五年,對仕宦生活,已發生了一些厭倦情感,所以末句表白了對舊日山居生舌的憧憬。作者次年所寫的《忽憶故園修竹因作此詩》說:“故園修竹繞東溪,占水侵沙一萬枝。我走宦途休未得,此君應是怪歸遲!迸c該篇所寫正是同樣的心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83603.html
相關閱讀:詠雨 李世民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李?
《燭影搖紅?碧澹山姿》譯文注釋_《燭影搖紅?碧澹山姿》點評_吳
《烏夜啼?昨夜風兼雨》譯文注釋_《烏夜啼?昨夜風兼雨》點評_李
《好事近?春雨細如塵》譯文注釋_《好事近?春雨細如塵》點評_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