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詩人的《溪居即事》
籬外誰家不系船,東風吹入釣魚灣。
幼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
賞析
這首寫面前所見,信手拈來,做作成篇。所寫雖日常生活小事,卻能給人以美的陶冶。
但凡有河道的處所,小船作為出產和生活必須的工具,是一點不稀罕的。但“籬外誰家不系船”句,卻于平凡中又顯出不平常來了。仿佛作者于無意中留神到了生活中的這一瑣事,故以此句開首!罢l家”即不知是哪一家的。由于“不系船”,船便被吹進“釣魚灣”。“春風”二字,不僅點氣節,也道出了船的動因。春潮上漲,溪水滿溢,小船才會跟著風勢,由遠至近,悠悠蕩蕩地始終漂進釣魚灣來。不系船,可能出于無心,這在春日農村是很一般的事,但經作者兩筆勾畫,溪居的那種安靜、溫和的氣象便被攝入畫面,再著春風一“吹”,全部畫面都活了起來,賭氣盎然,饒有詩意。
農村春日,人們都在田間勞作,村里是很安靜的,除了孩子們在宅前屋后嬉戲之外,少有閑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暢快,忽然發明有船進灣來了,認為是客人來了,撒腿就跑回去,急匆忙忙地翻開柴門的扣子,打開柴門迎接客人。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兒童那種好奇、高興、粗疏、迫切的心理狀況,刻畫得惟妙惟肖,非常傳神。詩人捕獲住這一霎時間極富情趣的小鏡頭,勝利地攝取了一個熱忱渾厚、無邪可惡的鄉村兒童的形象。
這首詩純用白描,不造作,不涂飾,樸實天然,平庸疏野,真堪稱洗盡鉛華,得自然之趣,因此詩味濃烈,意境遙遠。詩人給讀者展示出一幅素淡的水鄉景致畫:臨水的村落,掩著的柴門,疏疏落落的竹籬,碧波粼粼的溪水,漂蕩的劃子,奔忙的兒童。靜中寓動,動中見靜,所有都很協調而富有詩意,使人感觸到水鄉安靜、精美的風景,濃烈的城市生活力息。而透過這一切,讀者還模糊可見一位翹首拈須、怡然自得的詩人形象,領略到他那踴躍樂觀的生涯情趣跟安逸舒坦的心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84345.html
相關閱讀: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春風放紙鳶_全詩賞析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_全詩賞析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_全詩賞析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_全詩賞析
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蔭西_全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