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詩人的《海棠》
春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賞析
這首絕句寫于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期間。前兩句寫環境,后兩句寫愛花心事。題為“海棠”,而起筆卻對海棠不做刻畫,這是一處曲筆!皷|風裊裊”形容東風的吹拂之態,化用了《楚辭?九歌?湘夫人》中的“裊裊兮秋風”之句。“崇光”是斧正在增加的春景,著一“泛”字,活寫出春意的暖融,這為海棠的盛開造勢。次句側寫海棠,“香霧空蒙”寫海棠陣陣清香在氤氳的霧氣中洋溢開來,沁人肺腑。“月轉廊”,月亮已轉過回廊那邊去了,照不到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無寐,當然你也可從中讀出一層隱喻:處江湖之僻遠,不遇君王恩寵。
“只恐夜深花睡去”,這一句寫得癡絕,是全的要害句。此句轉折一筆,寫賞花者的心態。當月華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時,詩人頓生滿心憐意:海棠如斯芳華殘暴,怎忍心讓她單獨居住于昏昧幽暗之中呢?這蓄積了一季的盡力而悄悄盛放的花兒,竟然無人觀賞,豈不讓她太傷心掃興了嗎?更深人靜,孤寂滿懷的我,天然無奈成眠;花兒孤寂、冷僻得想睡去,那我如何徑自打發這漫漫長夜?不成,可以傾聽花開的聲音的,只有我;可能陪我長夜心靈漫步的,只有這寂寞的海棠!一個“恐”寫出了我不堪孤單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擔心、驚怯之情,也隱藏了我欲與花共度良宵的執著。一個“只”字極化了愛花人的薄情,當初他滿心里只有這花兒殘暴的笑靨,其余的種種不快都可暫且一筆勾銷了:這是一種“無私”、“無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進一層,將愛花的情感晉升到一個極點。“故”照顧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地而為的意思,表示了詩人對海棠的情有獨鐘。此句應用唐玄宗以楊貴妃醉貌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轉而以花喻人,點化入詠,渾然無跡。“燒高燭”遙承上文的“月轉廊”,這是一處出色的對照,月光仿佛也太嫉妒于這盛開的海棠的明艷了,那般苛刻寡恩,不肯給她一方展示姿色的舞臺;那就讓我用高燒的紅燭,為她驅除這永夜的黑暗吧!此處模糊可見詩人的俠義與厚道!罢占t妝”響應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極寫海棠的嬌艷嫵媚!盁薄罢铡眱勺置x上都寫我對花的愛好與庇護,實在也不禁吐露出些許貶居生活的郁郁寡歡。他想在“玩物”(賞花)中取得對苦楚的超脫,哪怕這只是片刻的超脫也好。固然花兒盛開了,就向沒落邁進了一步,只管高蹈的精力之花究竟闊別了事實的泥土,但他想過這種剛愎自用、得意其樂的生涯的踴躍心態,又有誰能夠阻攔呢?
全詩語言淺易而情義深永。清代詩人說:“此詩極為俗口所賞,然非先生老境!睂懘嗽姇r,詩人雖已過不惑之年,但此詩卻不給人以頹唐、萎靡之氣,從“東風”“崇光”“香霧”“高燭”“紅妝”這些明媚的意象中咱們明顯可以感想到詩人的達觀、灑脫的胸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96069.html
相關閱讀:《水龍吟?倚欄看碧成朱》譯文注釋_《水龍吟?倚欄看碧成朱》點
長相思?花深深 陳東甫
桂香多露?,石響細泉回_全詩賞析
《六丑?似東風老大》譯文注釋_《六丑?似東風老大》點評_彭元遜
《解佩令?人行花塢》譯文注釋_《解佩令?人行花塢》點評_史達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