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閱讀記憶訓練中,比較重視和提高提高學員們的瞬間記憶能力和整體感知
能力,之所以重視和強化這兩個方面的訓練,因為瞬間記憶和整體感知既是處于
快速閱讀技巧中的兩項基本功,同時也是提高閱讀速度,擴大感知幅度,實現眼
腦直映的關鍵所在。
一般來說,瞬間記憶是人在閱讀時記憶的開始,這個能力的大小與好壞直接關系
到人在速讀過程中閱讀速度和理解記憶率的高低。因此速讀在訓練測試中特別運
用了“閃讀”測試作為速讀訓練成效檢驗的標準之一,它反復提示學員們在訓練
中要集中注意力,高度重視閱讀時看到內容的瞬間記憶,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就
無法取得好的訓練成績,甚至你無法過關。這樣的訓練既強化了學員注意力集中,
同時也逐步提高了瞬間記憶力。在這個訓練過程中,作為學員我們需要
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人自身的注意質量是可以隨著訓練的深入逐步提高的。在訓練中同時能增
加速讀注意力的集中強度和時間長度。如在我們的訓練中,有的人從一開始快速
書寫1—100數字時就會不經意發生筆誤或錯誤,經訓練一段時間后就逐步做到在
快速連續書寫1—300個被數字甚至1—500數字完成后都沒有發生筆誤或錯誤,這
就是人的注意力在系統訓練后明顯的提高,其專注力的質量與專注時間長度顯著
提高。在速讀訓練時同樣如此,隨著訓練級別的提升,每分鐘閱讀量明顯增加的
前提下,對閱讀者的注意力要求也就隨之提高,久經訓練后就會逐步形成必須的
思維定勢和達到一定的注意力適應強度。因此說,人的注意力是快速閱讀識記的
基礎,而提高它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們強調速讀訓練中對注意力的訓練和提
高是首要環節,沒有好的注意力,就沒有快速閱讀;沒有超強的注意力就無法產
生速讀高手。
其次,要正確認識和順應人類自身記憶特點的規律,因勢利導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科學實驗證明,人們在瞬間識記事物時,往往有一個“量”的限制。如19 世紀
蘇格蘭哲學家威廉·哈密頓第一個提出評價人在一瞬間識別外界客體能力的實驗
數據。他說:“如果你將一把小圓球向地上扔去,你就會發現,很難立即看清六
個以上。最多也超不過七個”英國經濟學家和邏輯學家威廉·杰沃斯在1871 年宣
稱:往盒子里擲豆時,如果一次擲上三個或四個豆,他從來沒有看錯過;如果是
五個,就可能出錯。如果是十個,判斷的準確率為一半。如果豆數達到十五個,
他幾乎是次次弄錯。后來,心理學家們用改進了的設備和精密的檢測方法,多次
重復了哈密頓的實驗,證實了哈密頓假定的正確性。這兩個實驗說明了人類的記
憶局限和規律,它告訴我們在瞬間識記事物時,是有一個“量”的限制。但這種
“量”的限制主要是“類的限量”,而不是你每次所識記的信息限量?茖W家們
證明這里所說的類,是指不同的信息單位。如閱讀中我們經常遇到的“字、詞、
詞組甚至句子等”即是由不同的類所組成,可以是三個字的一個詞組,或是七個
字、十個字或五個詞與六個詞組,雖然包含的信息量不同,但都是七個“類的限
量”的范圍內。就速讀而言,七個字、七個詞、七個詞組或七個句子都可以把它
們作為類的限量來看待,因為人們對它們的感知速度幾乎是一樣。如一組以7字組
成的“韻、會、運、奧、京、神、北”與二個詞組組成的“北京神韻、奧運會”
相比,字數同樣多,但記憶后者明顯比前者好記多了。這就是類的限量和另類不
同而導致的。
其三要注意日常閱讀時的循序漸進,有意識地強化訓練效果,提高我們在閱讀時
的瞬間記憶能力。由此我們可以明確:如果在閱讀中能夠以信息量較大的“類”
(如詞組、短語)作為閱讀單位的話,無疑會大大加快閱讀速度;同上例子以一
組以7字組成的“韻、會、運、奧、京、神、北”要大家單獨記憶難度還是明顯的
,同樣的七個詞組,但各詞組中的意義單元大小不等,即需要識別的單字量分別
從2個—8個字組成的“百年奧運中國第一、29屆北京奧運會、中國首都北京、八
達嶺長城、首都機場、天安門、國旗、”,我們對這七個詞組的識別和記憶難度
不會高于前面7個單字組而且卻會低于單純七個單字的分別瞬間識記難度。道理就
在于后七組的整體感知識別意義單位均大于前七個單字,且整體感知塊的意義單
位越大,我們瞬間記憶的反映就越快效果越好。因為信息量大的單位本身包含著
多重的語義聯系和關聯,便于人們聯想和記憶,更有助于提高理解記憶的準確率
。下面我們來做個“猜人游戲”,逐字逐個意義單元進行,看大家能否猜對:
1、一個中國人?(大家知道他是誰嗎?13億中國人,怎么猜呀?)
2、成長于九十年代?(成長于九十年代的人多了去了,誰知道是誰?)
3、二十一世紀很有名氣?(當代有名氣的人多了去了,誰知道是誰?)
4、他是一個男人?(13億中國人中有一半是男人,誰知道是誰?)
5、他是一個運動員?(我國的動員太多了,根本不容易猜到是誰?)
6、他是一個優秀的運動員?(我國的優秀動員也太多,不容易猜到是誰?)
7、他善良和敬業?(善良和敬業的運動員也太多了,不容易猜得到。)
8、他是一個籃球運動員?(哦,范圍小了,但我國的籃球運動員也很多呀?)
9、他出生于上海?(我猜是姚明。)
10、他身價上億身高2.26米馳騁美國NBA籃球巨星。(肯定是姚明,這沒問題。)
這就是我剛剛為大家舉例的全國人民都知道的籃球巨人姚明。這是猜猜看的一段
文字:
“一個生在中國上海,成長于九十年代,輝煌于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他心底善良
,敬業優秀,談吐幽默,是當代世界上最優秀男運動員之一,身價上億身高2.26
米,馳騁揚名于美國NBA的籃球巨星。”(83字)
這個例子所反映的道理其實就是我們速讀的“整體感知”原理,凡能運用整體感
知原理來逐步增大每一視點所看到大語意的話,速讀效果就會極佳。如這段話要
是用整體感知眼腦直映的原理來閱讀的話,就可能用一個視點或幾個視點一掃而
知,迅速反映出來;如果用句子中分散了若干語意單元來逐一識別或理解記憶的
話,就可能要多費功夫了。這也是快速閱讀的魅力和功效之所在。
綜上所述,速讀訓練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就是:在訓練中逐步擴大和增加自己速讀
識別的單元意義塊。從一個視點能識2字、3字、4字、5字逐漸增加到2詞、3詞、4
詞、5詞再提高到2個短語、3個短語、4個短語、5個短語、6個短語乃至一個長句
和一個意義段的提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提高,逐漸感悟,注重字與字、詞
與詞、句與句之間的語意聯系,養成迅速反映有效聯系相關語意的整體感知能力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udu/21818.html
相關閱讀:小說閱讀法
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要注意的幾個要點
超級快速閱讀的閱讀步驟
不同文章的閱讀技巧
快速閱讀中的回跳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