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的閱讀速度為每分鐘300字。這是指閱讀那些你比較熟悉又不太重要的書(文件),如:小說、游記、報刊雜志(非專業的)等。你可以用每分鐘300字的速度輕松地閱讀,并能領會其中的意義和樂趣。
讓我們以每分鐘300字的速度閱讀,一天花15分鐘就可以念4500字,七天就可以讀31500字,一個月以四周計就可以達到126000字,一年就讀下 一百五十一萬二千字。一般300頁(32開)的書是20~25萬字,平均22.5萬字,一年就可以看完七本書。這可是一個不小的數目,是美國公用圖書館人 均年閱讀量的二倍。不要小看了這每日15分鐘,一年就是七本300頁的書。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渡邊茂提出“3萬天學習論”:假定一個人可以活到81歲,那么他就擁有3萬天的時間,這時間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每一階段為27年,大約為1萬天。從1~27歲是“成長時代”;從27~54歲是“活躍時代”;從54歲以后是“充實時代”。
現在是信息時代,知識的更新換代速度是10倍20倍的加快。時間的價值比過去高了。人最寶貴的是生命,而生命的意義就是擁有時間。生命是由時間構成的!
培根說:“合理安排時間,就等于節約時間。把讀書放在工做效率最佳的時間里,你就可以事半功倍。”
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大多數人上午8點到10點和下午3點到6點是效率最高的時間;而中午1點左右是效率最底的時間。在效率最高的時間里閱讀艱深的書籍,收效就大。
時間是以單元來計算的。已參加工作的人很難有大塊的時間用來學習,平時能掌握的多是半小時、十幾分鐘的空閑。別以為零星時間不起眼,充分利用,積累起來也 是了不起的。德國科學家費爾巴哈說:“在空間中,部分小于整體,相反,在時間中,至少在主觀上,部分大于整體。因為,在時間中只有部分是現實的,而整體只 是想象的對象,因為現實的每秒鐘,對于我們來說是比想象的10年更大、更長的一短時間。”
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時間,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快速提升閱讀力,在有限的一生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突破閱讀力
閱讀是人認識活動的一種古老的方式。但是,有關閱讀力機制中的許多問題至今還沒有搞清楚。
為了研究閱讀的過程,我們制造了一個閱讀模型。以下就是其示意:
讀者——》視分析器系統——》言語運動分析器系統——》
言語/聽覺分析器系統——》記憶系統/思維作出決定/理解文字的結果——》
控制——》傳給大腦組織的信號——》反 饋——》書/讀者
大家知道,控制論研究的是兩種過程:信息加工過程和控制過程。當把閱讀看成“人和文”的某種系統時,閱讀就是一種典型的控制系統。我們可以把閱讀分成三大類:
一、視分析器。它的功能是接收信息。新信息和關于閱讀對象的基礎信息都會影響到作出判斷的性質和采取行動的速度;A信息是指早就獲得的、仍然保持在人的 記憶中的消息和指令。視分析器部位活動結果表現為對讀過材料的理解,這種理解作為閱讀成果儲存于記憶系統之中。
二、信息的處理則是言語運動分析器、言語聽覺分析器以及思維判斷等部位的功能。
三、控制部位是對各能器官(眼睛、手臂、舌頭和嘴唇)進行操縱,也是一種特殊的控制。其結果使一系列的控制過程簡化為“文章——讀者——文章”的關系。同 任何控制系統一樣,著也是一種反饋關系。從示意圖看,要實現反饋,需要將已經作出的校正方案(即對文字思考的結果)信號傳給視分析器系統,從而做出“停 讀”、“繼續讀”、“重新讀”的決定。
在“人和書”的體系中,閱讀表現為對下列過程的控制:
*書本里所包含的信息成為被接收和被理解的對象;
*大腦成為處理和控制信息的機器。
根據以上的閱讀模型,可以把閱讀過程看成是:
讀者一看到課文,視分析器系統就開始對它作出反應,產生了對課文中的信息進行加工的復雜過程,這里不僅僅包括了視分析器的過程,也包括了言語運動分析器、 言語聽覺分析器等的加工過程,就形成了一定的方案,這時思維系統就發出指令:或是決定回頭重讀,或是決定繼續往下讀,或是翻到下一頁,或是中止閱讀行為。
事實上我們的閱讀速度之所以不快,其原因就是:閱讀是接收語言和傳播語言同時發生的一個統一過程,即閱讀時不僅要眼睛看,還要放聲念和用耳朵聽,然而人們 說話的速度是很慢的,每分鐘150個單詞就是極限,超過這一極限,語言就變成不可理解的東西。我們大多數人閱讀之所以不快,就是養成了一邊看一邊讀的習 慣。
要想提高閱讀的速度就要拋棄傳統的閱讀法。1925年哈佛大學調查了一千人,其中大多數人的閱讀速度為每分鐘500~750字。
傳統閱讀法的主要缺點可以歸納為以下五點:
一、發音影響:
一般人默讀時的嘴唇、舌頭和其他發音器官都沒有動。實際上所有這些器官都處在一種潛動的狀態。默讀的情況越嚴重(小孩就是這樣),及文章的難度越大,那么,發音也就越響,潛語也就越強。
所謂潛語就是一種無聲的思維語言和自我對話。
潛語分成兩種形式:
1、擴展語——在慢讀的情況下就會出現擴展語。這是一種特殊的潛語,其速度大體上與放聲朗讀時一樣;
2、縮略語——打個比方來說,與其次說是用眼睛看,不如說是用“耳和嘴”念。因為信息是在經過言語聽覺系統加工之后才傳遞給大腦的。我們言語聽覺系統其靈敏度比視分析系統低得多,即:看的快,聽得慢。
有意識地控制讀書聲,可以大大減少潛語。
克服有聲閱讀的技巧就是:
讀,盡快地讀,這樣就會自然而然地克服發音毛病。
二、視野狹。
所謂視野狹小就是看書時目光一次所控制的接收面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udu/66031.html
相關閱讀:小說閱讀法
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要注意的幾個要點
超級快速閱讀的閱讀步驟
不同文章的閱讀技巧
快速閱讀中的回跳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