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紀“生命大爆炸”課題,至今仍有眾多不解之謎困擾著整個學界。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了解到,近年來,我國古生物學家在“生命大爆炸”研究方面做出了不少讓世界矚目的成績,為人類求索地球生命起源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國際地層委員會副主席、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彭善池介紹,寒武紀是顯生宙的開始,標志著地球生物演化史新的一幕。在寒武紀開始后的短短數百萬年時間里,出現了包括現生動物幾乎所有類群祖先在內的大量多細胞生物并迅速增長,這一爆發式的生物演化事件被稱為“生命大爆炸”。
“生命大爆炸”是不是真的存在?如果存在,它又是怎樣發生的……解開“大爆炸”之謎無疑會幫助人類了解生命的起源。彭善池介紹,自1929年中國古生物學會成立以來,我國古生物學就致力于與“生命大爆炸”有關的研究。
三葉蟲是寒武紀的主導化石門類,也是探索整個寒武紀生命的最重要的基礎研究。長期從事三葉蟲研究的彭善池介紹,經過孫云鑄、盧衍豪、張文堂、項禮文、楊家?等眾多古生物學的不斷研究,中國的三葉蟲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基本上查清了我國華北、華南、塔里木區的寒武紀三葉蟲動物群。突出表現在對球接子三葉蟲和多節類三葉蟲進行了令國際矚目的大量描述性工作。為中國古生物學家提出寒武系新的生物發展序列和年代地層系統創造了條件。
“三葉蟲是寒武紀最重要的生物門類,它的研究是寒武紀生物學研究最基礎的工作,而以‘澄江動物群’為代表的多個寒武紀動物群的發現,則為人類提供了認識‘生命大爆炸’最直接的窗口!迸砩瞥卣f。
自1984年,時任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的侯先光教授在中國云南澄江發現了5.2億年前的帶有軟軀體的多門類化石群??澄江動物群,這是繼100年前(1909年)在加拿大發現同類化石后的又一次驚世發現,成為深入研究寒武紀大爆發的新的化石證據。
其后,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侯先光(現屬云南大學)、陳均遠、西北大學的舒德干等人完成的“澄江動物群與寒武紀大爆發”等多項研究項目,詮釋并回答了寒武紀大爆發這一重大疑難科學問題,它讓我們如實看到5.2億年前動物群的真實面貌,各種各樣的動物在“寒武紀大爆發”這個時期迅速分化和發展,現在生活在地球上的各個動物門類的祖先幾乎都已出現的客觀生物事件。
1985年,貴州大學的趙元龍教授等在黔東發現的“凱里動物群”,是繼“澄江動物群”之后的又一重要的寒武紀動物群。這個動物群擁有在我國寒武紀地層中首次發現的大量完整的棘皮動物,以及大量的世界性分布的三葉蟲和其他門類軟軀體的多門類化石。它的發現不僅填補了我國寒武紀化石寶庫中某些門類的空白,也是“澄江動物群”的極好補充,對于深入研究“澄江動物群”,揭秘“生命大爆炸”都有著重要作用。
進入新世紀,我國科學家又陸續在我國寒武系內發現了一系列的多門類軟軀體化石組合,如“牛蹄塘動物群”“杷榔動物群”“關山動物群”以及三維保存的奧斯坦類型的化石等,進一步豐富了我國特異埋藏的化石寶庫。
彭善池表示,對整個古生物學界而言,“生命大爆炸”課題探討才剛剛起步,它需要一代又一代古生物學家為之不斷努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4938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