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訊】6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劍橋大學的天文學家通過探測銀河系中一氧化碳的方法,發現銀河系的多了一條由一氧化碳分子構成的氣體旋臂,新發現的氣體旋臂位于人馬座旋臂的末端。這條氣體旋臂的存在使得銀河系的外圍旋臂之謎更加的撲朔迷離。而目前銀河系的外圍旋臂主要由矩尺座旋臂、南十字旋臂、英仙座旋臂、人馬座旋臂和獵戶座旋臂構成。
天文學家勾勒出銀河系最新旋臂結構
從2005年斯皮策紅外空間望遠鏡的觀測數據可以看出,我們的銀河系中央核心應該更長更大,使得整個核心看起來像一個超級棒狀結構。在棒狀結構的兩端,延伸出兩個主要的旋臂,這些旋臂結構有點兒像“星系的排氣管”,從銀河系的中央區域延伸到外圍,但是從太陽系所處的位置來看,由于巨大的星際塵埃帶以及氣體云的遮擋,我們只能直接觀測到銀河系的部分懸臂結構,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說,我們不能將其他星系的外觀臆想成銀河系的樣子,也不能將銀河系的局部特征放大到整個星系的全部外觀上。
在這些外圍旋臂上,點綴著無數的恒星以及行星系統,還有巨大的星際塵埃帶、氣體云等等。我們的太陽系就位于其中一個外圍旋臂上,這個旋臂結構叫“獵戶座旋臂”,距離銀河系中心大約2.5萬光年。直到現在為止,銀河系全部的外圍旋臂還沒有被人類完全認識,目前最常用的是通過較長的波長來對超遠處的天體以及星系空間局部構造進行觀測,而波長較長則可以減少塵埃等對觀測造成的阻礙。并且從這一點出發,也可以通過探測如一氧化碳分子的分布情況,勾勒出銀河系的部分結構特征,使得一氧化碳分子成為探尋銀河系結構的示蹤劑。
NGC 7331外觀一度被認為最像銀河系
進而,劍橋大學的天文學家Tom Dame和Pat Thaddeus通過1.2口徑的射電望遠鏡利用一氧化碳指示法,在距離太陽系極遠的宇宙深空中,或者說在銀河系的另一端發現存在另一種旋臂結構,這個發現證實了此前有研究表明:在盾牌-半人馬旋臂的末端存在著由氣體分子構成的新旋臂,并測量了這些氣體分子旋臂的氣體濃度。
然而,這些氣體是從何而來?天文學家解釋,這可能是在恒星處于生命的晚期,外層氣體結構中碳的濃度遠高于氧的濃度。碳原子和氧原子結合,經過漫長的時間積累,在這一帶上就聚集了相當的一氧化碳的濃度。也有研究表明:恒星產生一氧化碳過程不僅僅是晚年恒星的專利,就是連太陽也有這種活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49565.html
相關閱讀:
火星快車號探測器首次繪制火星神秘極光
金牛座方向現“星球種子” 萬年之后可誕生新的天體
俄國發射載人飛船 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
嫦娥三號今晚落月須闖五關:經歷黑色7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