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訊】1月15日消息,據媒體報道,天文學家們首次成功觀測到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極早期宇宙中的原始氣體云。這些氣體云的化學組成符合理論預期,這一發現證明現有宇宙學模型中對于宇宙化學元素起源的解釋應當是正確的。
宇宙大爆炸中僅僅能產生質量最輕的元素,即氫和氦。在大爆炸發生數百萬年之后,第一批恒星才在氣體聚集塌縮作用下形成,這些恒星最終形成了更重的元素。在此之前,天文學家們尋遍宇宙,但是目光所及都有金屬元素的痕跡。這里要注意一點,在天文學中,所謂的“金屬”指的是除去氫和氦之外的所有其他元素。
謝爾維亞·普羅恰斯卡(Xavier Prochaska)是美國加州大學圣克魯茲分校的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教授,他說:“我們一直致力于尋找宇宙中的原始物質,但是一直沒有成功,直到這一次。這是我們首次觀測到未受金屬污染,完全原始的氣體云。”
研究者們估計此次觀測的這一原始氣體云的金屬度約為太陽金屬度的十萬分之一。而在另一個極端,已知金屬度最高的的恒星或氣體云中,其金屬度高達太陽的10倍。普羅恰斯卡說:“宇宙中不同區域的金屬豐度差異很大,因此這一發現為我們理解金屬元素在整個宇宙中的播撒分布提供了新的參照。”
此次分光觀測的原始氣體云位于宇宙大爆炸后僅大約20億年,也就是在時間中回溯了幾乎120億年。根據現有模型認為,在那一時代星系正處于高速成長期,它們從周圍環境中大肆吸收低溫的氣體云物質,但是這些所謂的“低溫氣體流”此前卻從未被觀測所證實。符馬加利認為他們此番所觀察到的原始氣體云很可能就是這種低溫氣體流的構成物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2403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