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打算給老年人提供自體生長的組織和持久耐用的移植器官。新的髖關節、膝蓋和心臟瓣膜是這項研究的初期階段要進行的工作,但是他們的最終設想是能夠對大部分在衰老過程中苦苦掙扎的身體部位進行升級改造。該校醫學和生物工程學研究所已經制造了一種用于髖關節移植的器官,這種器官不像目前的人造髖關節,它的最長使用年限并非20年,而是一生。
研究人員約翰?費希爾(John Fisher)教授表示,把一個持久耐用的鈷鉻合金脛骨關節(齒)槽與一個陶瓷球或稱陶瓷“頭”結合在一起組成的關節,可以經受得住1億次邁步造成的磨損,這是一名50歲的人活到100歲預計要邁出的步數。與此同時,費希爾的同事艾琳?英漢姆(Eileen Ingham)教授和她的科研組開發出一種能讓身體得到自我加強的獨特方法。
他們的設想是,制造可移植組織,最終是器官(身體可以自體制造),消除排異問題。迄今為止他們一直忙著利用這項技術制造功能完整的心臟瓣膜。這個過程包括:取一個健康的捐贈心臟瓣膜(來自人類或者適當的動物,例如豬),利用生化酶和洗滌劑混合物小心翼翼地去掉它表面的細胞。剩下的惰性材料可以移植到患者體內,不用擔心身體會對它產生排異現象,這是常規移植失敗的主要原因。
一旦這些惰性材料被植入體內,人體就會接管它,并重新給它注入細胞。英漢姆表示,在巴西進行的動物實驗和對40名患者進行的臨床試驗產生的結果,讓人看到了成功希望。他們已經給英國國民保健制度全國血液和組織移植服務處頒發技術許可,以便未來它能把這項技術應用到英國捐贈的任何人體組織上。國家衛生局已經開始考慮把這種方法應用到捐贈皮膚上,為燒傷患者進行治療。
在謝諾(Xeno)醫藥設備公司工作的克里斯蒂娜?道爾(Christina Doyle)教授正在研發這項技術,她表示,這項技術的重要環節是消除器官移植對捐贈器官的依賴。她說:“這是這項技術帶領我們最終達到的目標。利用這項技術更換所有捐贈組織可能需要花費30到50年。每一項產品都要進行單獨設計和測試。”
道爾表示,專家們也在研究類似的再生療法,以確保人們在人生的后半個世紀,生活能像前半個世紀一樣充滿活力,不過這個生長過程完全在體外進行。以下是證明身體衰老的部位:
1.科學家已經研發出可用于人體移植的自制組織,這可消除排異問題。他們還利用這項技術制成心臟瓣膜。
2.利用持久耐用的合金脛骨關節(齒)槽和陶瓷球制成的髖關節,它的最長使用年限并非短短20年,而是一生。
3.人造膝蓋也將采用類似技術。
4.科學家希望,最終能制造出韌帶和腱,用來取代老化和受損的韌帶及腱。
5.他們還將研發出人造血管。
6.英國國家衛生部正在考慮把這項可移植組織方法應用到捐贈皮膚上,以便給燒傷患者進行治療。
7.研究人員希望器官移植也能采用相同技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5389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