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王鯨復原圖
博物館館長A.Harris說:“這件龍王鯨化石十分精美,巨大的牙齒讓它在海洋中所向披靡。我們博物館向游客展示地球生命的歷程,而鯨類的演化是其中精彩段落之一。”
這件珍貴化石歷經多年辛苦發掘才最終完整地展現在人們面前。1987年,密歇根大學古生物博物館的館長P. Gingerich帶領的野外發掘隊在埃及鯨魚谷(Wadi Hitan)沙漠中尋找鯨魚化石。一位成員發現一片被沙子掩埋的鯨魚肩胛骨,他繼續發掘,暴露出了鯨的下頜。但當時他們的野外工作已接近尾聲,只好將新化石重新埋好并記下地點,以便來年重新發掘。兩年后,他們回到原地點,發掘出了這只鯨的頭骨和下頜。同時,Gingerich有了一個重大發現:他從地上撿起一塊骨骼化石,以為是龍王鯨的一條肋骨。仔細看才發現,這是一段哺乳動物的股骨,還連著形態完整的膝蓋骨。帶著巨大的驚奇,他察看了一處已完整暴露在沙漠中的龍王鯨骨骼,發現在那長長的脊柱后部,連著一條不起眼的腿骨!
又經過幾年的艱辛追蹤,Gingerich的考察隊終于找到了一具帶有完整骨盆、腿骨、膝蓋甚至趾骨的龍王鯨化石。龍王鯨的腿已經退化不能支持行走了,但擁有退化的腿部代表它們的祖先曾行走在陸地上。
之后,Gingerich忙于研究其它種類的鯨魚化石。直到2005年,發掘隊才重返鯨魚谷,尋找87-89年出土的鯨魚頭骨的軀干部分。經歷了揮汗如雨的兩周后,他們將這只鯨的軀干骨打上皮勞克(是將紗布粘上石膏纏在化石上以加強保護的方法),準備裝運回國。
Gingerich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四處打點,才獲得了化石的出入境許可。運回國后又花了一年多來修理化石。“運到我們這里的化石和圍巖足有四噸重,僅僅一枚椎骨就有將近16公斤。我們將一個個巨大的木箱抬進博物館,打開厚厚的皮勞克,將圍巖和化石分離。”脊椎動物化石修理室的W.Sanders說。他們甚至還雇傭了一些研究生兼職修理這批化石。
接下來他們就開始制作供研究、展出和交流用的骨架復制品。為了將龍王鯨的骨架懸掛在天花板上,工作人員們絞盡腦汁以減輕復制品的重量,并咨詢Gingerich以裝架成龍王鯨的自然生活狀態。
Gingerich說:“我十分期待這次特展,它不但是一項科普活動,還代表著可貴的合作精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5556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