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訊】8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隨著人類在自然界的侵入,目前已經有上千的物種面臨滅絕的風險。當然還有一些十分珍貴的物種已經滅絕。下面來了解下滅絕的十大珍貴生物。
1.斑驢,又叫半身斑馬、擬斑馬,半身馬,普通斑馬的亞種,是南部非洲一種動物,前半身像斑馬、后半身像馬,是普通斑馬的亞種之一,于19世紀后期滅絕。
2.阿特拉斯棕熊。阿特拉斯棕熊很小,只有100多公斤重,比棕熊中最小的敘利亞棕熊(不足90公斤)稍大些。阿特拉斯棕熊原本是非洲唯一的熊科動物,它們曾居住在摩洛哥至利比亞的阿特拉斯山脈。1870年在阿爾及利亞的西迪比而阿貝斯郊外,一只棕熊被殺,之后人類再也沒有發現過阿特拉斯棕熊。
3.袋狼。因其身上斑紋似虎,又名塔斯馬尼亞虎,祖先可能廣泛分布于新幾內亞熱帶雨林、澳大利亞草原等地。是近代體型最大的食肉有袋類動物,和其他有袋動物一樣,母體有育兒袋,產下不成熟的幼獸,在育兒袋中發育,為夜行性動物。
自1770年英國探險家科克到澳大利亞探險以來,移民們把袋狼當作敵人,認為其為“殺羊魔”,并且在政府的獎賞制度鼓勵下進行大肆屠殺,使其近乎絕跡。 當政府發現情況不妙,欲停止袋狼絕種趨勢時,情況已無法挽救。
最后一只袋狼,是于1936年9月7日死亡的。死于塔斯馬尼亞島上的霍巴特動物園。
4.渡渡鳥。又稱毛里求斯渡渡鳥、愚鳩、孤鴿,是僅產于印度洋毛里求斯島上一種不會飛的鳥,它站著有三英尺高(1米),以水果為食,生活在陸地,這種鳥在被人類發現后僅僅200年的時間里,便由于人類的捕殺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徹底絕滅,堪稱是除恐龍之外最著名的已滅絕動物之一。于1799年滅絕。
5.北美白狼,它們生活在人煙稀少的紐芬蘭島的荒山上,1800年英國用“現代文明”的槍炮征服紐芬蘭,消滅貝奧圖克人,繼而開始對北美白狼下毒手。1911年,世界上最后一只北美白狼被槍殺。
6.圣誕島虎頭鼠,它們生活在印度洋圣誕島上的一種大型鼠類,已于1900年滅絕。
7. 南極狼,是?颂m群島唯一一種陸棲的哺乳動物。在19世紀以前,生活于阿根廷最南端的圣克魯斯省西面的?颂m群島上,1875年絕種(于西?颂m島)。
雖然南極狼幾乎沒有主動攻擊過人類,但因南極狼有偷食羊和家畜的習性,這樣就增加了當地牧人對南極狼的厭惡。為了使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害,牧人們就紛紛聯合起來,開始大規模捕殺南極狼。1833年,英國政府對?颂m群島的霸占更加速了南極狼的滅亡。英國人的侵入并沒有使當地牧人停止對南極狼的捕殺,而是和同樣對狼恨之入骨的侵略者一起組成了強大的滅狼隊伍。他們用英國人帶來的槍支對付南極狼。隨著槍聲的不斷響起,所剩不多的南極狼也一個個的倒在血泊之中。到了1875年,南極狼已經被當地的牧人和英國徹底消滅了。
8.南加利福尼亞貓狐。18世紀末,隨著開發西部的熱潮到來,南加利福尼亞貓狐的霉運也就開始了。人們發現南加利福尼亞貓狐的經濟價格雖然不高。但用來練槍法和取樂也確實不錯。隨著“人禍”的頻頻襲來,南加利福尼亞貓狐數量急劇下降。1903年,南加利福尼亞的貓狐首先滅絕了,其他地區的貓狐也紛紛走到了滅絕的邊緣。
9.恐鳥,是新西蘭當地巨型的、不能飛行的鳥。于1800年徹底滅絕。
10.昆士蘭毛鼻袋熊。其分布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東部、南部和中部的半沙漠化草原地區。由于棲息地遭到破壞,以及和家畜爭奪事物而遭到捕殺,昆士蘭毛鼻袋熊的生存環境每況愈下。
棲息地有小規;鹕奖l,影響其生育地。1900年就已經滅絕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6582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