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母體內的胎兒用橙色標注出來,從骨盆伸出的新生兒的部分身體用黃色標出,而完全脫離母體的新生兒則用紅色標出
這張圖片顯示的是與魚龍亞綱(B)作對比的成年巢湖龍及其胚胎的復原圖。長方形顯示了新生兒是如何脫離A的身體的。C圖中的巢湖龍顯示,有1個胎兒即將誕生,另有3個胎兒仍處于母體的腹腔中
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在中國安徽發現一具魚龍化石,這個魚龍在大約2.5億年前的生育過程中喪生。
這具化石被認為是在生育過程中喪生的最早的遠古海洋爬行動物的一個鮮活實例。它的部分骨骼是在中國安徽挖出來的,在母親的肚子里有一條還未出世的小魚龍胎兒,另一條已經有一半身體從骨盆里露出來,還有一半仍留在母親的肚子里,而第三條小魚龍已經完全脫離母體。第二個胎兒頭朝前的姿勢預示著魚龍的胎生發生在陸地上,而不是像以前的研究指出的出生在水中。
恐龍時代,魚龍是生活在海洋中的食肉性爬行動物。它們登上陸地,成為陸上爬行動物后,偶爾還會返回水中。這具魚龍化石屬于巢湖龍(Chaohusaurus),與稍后出現的魚龍不同,巢湖龍沒有海豚一樣的形體,它們長得更像蜥蜴。這種魚龍確實擁有鰭狀肢,而非蹼足,不過它們的脖子相當長。巢湖龍沒有背鰭,尾鰭短而寬。一種體型最小的魚龍,體長只有不到6英尺(1.83米),體重大約是10公斤。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羅蘇克-莫塔尼博士說:“這項研究向我們呈現的最古老的脊椎動物化石,反映了新生兒正在慢慢擺脫母體的盆骨束縛的‘瞬間’。這具已有2.48億年歷史的魚龍化石表明,胎生是在陸地上進化出來的,并不是在海洋中。”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志上,研究人員表示,這個含有胎兒的海洋爬行動物化石新樣本,被認為比以前的記錄指出的那些化石的年代早大約1000萬年。他們表示,陸地爬行動物的胎生方式的出現,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早。在澳大利亞發現的一具已有3.8億年歷史的化石魚,是有關母親生育后代的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化石樣本,一個胎兒仍通過臍帶與母體連接在一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5957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