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太空網報道,美國宇航局“信使號”探測器自2004年8月份發射以來成功地對水星進行了深入勘測分析,也是第一個進入水星軌道的探測器。“信使號”繪制了水星表面的詳細狀況,勘測了這顆行星的構成成份、地磁環境以及稀薄的大氣層等多種特征。以下是這顆投資4.46億美元建造的探測器的十大驚人事實:
1、“馬拉松選手”
作為太陽系最深處的行星,水星軌道平均距離太陽5800萬公里,而地球軌道平均距離太陽1.5億公里。但從地球至水星的太空之旅中,“信使號”探測器在過去6年半中,共旅行了79億公里,相當于環繞太陽15圈。原因在于其迂回路線是雙倍的,水星鄰近太陽,并缺少大氣層。為了進入環繞水星的軌道,信使號探測器需要顯著地減緩飛行速度,使水星的引力克服鄰近太陽的牽引力,從而俘獲這顆探測器。
航天器通過滑移穿過一些行星相對實質性的大氣層,可抵達金星或者火星附近的軌道,這一過程叫做“大氣煞車(aerobraking)”。但信使號探測器卻無法實現這一點,這是由于水星的大氣層相對稀薄。自2004年發射以來,它多次減速飛越金星、地球和水星上空,在其“引力輔助”飛行中,這些行星釋放了信使號足夠多的動能。美國宇航局“信使號”探測器自2004年8月份發射以來成功地對水星進行了深入勘測分析,也是第一個進入水星軌道的探測器。
2、同時也是“短跑選手”
在信使號探測器的耐力太空跋涉中,這顆探測器并未踱步,研究人員統計稱,在過去6年半的太空旅行中,這顆探測器相對于太陽的平均速度達到13.6萬公里/小時。這一速度相當于美國宇航局航天飛機在近地軌道飛行速度的5倍。同時,信使號探測器的發射速度可達到22.5萬公里/小時,接近了航天器的最高速度。據悉,1976年,美國宇航局“海洛斯-2”航天器相對于太陽的最高速度達到24.1萬公里/小時。
3、“燃料酒鬼”
在2004年發射時,信使號探測器的“體重”大約是1100公斤,其中55%的質量是推進燃料。
“信使號”探測器
4、“不再是大個子”
信使號探測器主體部分高1.42米,寬1.85米,長1.27米,體積與大型辦公桌相近。兩個太陽能電池板“翅膀”位于探測器兩側,分別長1.5米,寬1.65米。該探測器發射時重量超過了1噸,其中超過一半的質量是燃料,其主體結構和科學儀器重量約500公斤。
5、精良的裝備
信使號探測器的任務是幫助科學家解答關于水星的6個問題,其中包括:為什么這顆小行星如何密集;是否冰水沉積潛伏于極地隕坑。為了解答這些問題,這顆探測器裝備了一些高科技裝置。
該探測器除無線電科學實驗之外,還具有七種不同的科學儀器,其中包括:相機、激光高度計、磁力計和各種光譜儀。從而使這顆探測器“無所不能”,比如:繪制水星表面的詳細資料、獲取水星地殼成份,勘測其磁場屬性和纖薄大氣層。
“信使號”探測器
6、具有“太陽傘”
由于水星非常接近太陽,信使號探測器環繞水星運行必須能夠承受強烈的熱量和太陽輻射,一位任務規劃師為信使號探測器安裝了一個阻擋太陽輻射的“太陽傘”。采用鈦材料制成的“太陽傘”安裝在探測器前端,使信使號探測器具備抗熱性和高陽光反射性。太陽傘高2.4米,寬1.8米,能夠完全有效地阻擋太陽輻射。當探測器接近太陽時,太陽傘的溫度可達到371攝氏度,然而在太陽傘的遮擋下,信使號探測器的溫度僅保持20攝氏度常溫。
7、較長的環狀軌道
信使號探測器環繞水星一周需要12小時,該軌道呈橢圓狀,近水星點距離水星表面200公里,遠水星點距離水星表面15193公里。
8、信使號跟隨另一顆探測器的足跡
“信使號”探測器傳回的圖片資料
信使號探測器是第一顆進入水星軌道的探測器,但并不是第一顆進入太陽系最深處的探測器。在1974年至1975年之間,美國宇航局“水手10號”探測器3次飛越水星,使科學家獲得迄今最詳細的行星資料。但水手10號探測器每次僅能觀測到水星的一側,只能繪制表面45%的面積。
9、使命僅持續“兩天”盡管信使號探測器是一項野心勃勃的太空計劃,但卻持續了“兩天”——兩個水星日。由于水星旋轉其軸心非常慢,一個水星日就相當于176個地球日。
水星環繞太陽運行非?欤瑑H88天便完成環繞一周。因此在信使號探測器12個地球月軌道勘測中,該探測器僅度過了兩個水星日。
10、“神風特攻隊”
目前,美國宇航局計劃延長信使號探測器服役期一年,但未來具體的延長時間需要用時間來證明。信使號探測器并未攜帶足夠的燃料返回地球,因此它將最終螺旋式地碰撞在水星表面,在水星表面形成一個隕坑。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信使號”探測器傳回的圖片資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6093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