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震驚!為解UFO之謎四老人進深山終身不出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ufo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UFO是一個千百年來難解之謎,它絕非一個會就能解開的。 UFO的出現是無法預測的,對有的人可能只有永遠的期待。 UFO觀測基地,正是我們夢想的另一種實現形式。”

  春寒料峭,普蘭店夾河鎮小張屯的一處小山坡上,樹木還沒有發芽,到處是光禿禿的黃土地,顯得落寞而寂寥。幾乎沒有人知道,在這個荒郊野外,藏著4位老人的追求和夢想。

  兩年前,大連4位老人搭伴來到小張屯,他們開荒植樹、建簡易房、安裝觀測設備,自籌資金建立了中國民間第一座“UFO觀測站”。在這里,老人們過起集體生活,他們春耕秋收、養雞養鴨,每天都進行義務勞動,在實現自給自足的基礎上,把經營所得投入到UFO研究中。他們到底是一群什么樣的人?他們的觀測站運行如何?理想和現實是否有距離?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近日探訪了這個“UFO觀測站”。

  觀測UFO 建站占地400多畝

  距離市區100公里,記者觸摸了UFO觀測基地。這里是普蘭店市夾河鎮小張屯的一處半山坡,占地近400畝,周圍兩三平方公里內沒有人煙;蛟S因為季節的關系,這一被外界感知神秘的地方只有光禿禿的一片黃土地,除了周圍那些20多年樹齡的槐樹外,純粹一片農家田園的景象。

  而在世界UFO大會執行主席、大連市UFO研究學會會長金帆的眼中,這里是一處絕佳的UFO觀測基地:“這是小張屯地勢最高的地方,視野開闊,星空燦爛,空氣清新,特別是晚上,你會覺得自己離星星很近,可以看到整個天空。 ”

  靠近山腳的位置,建有一排簡易房,粗隔板,沒有取暖設備,但四張木頭床上被子疊得整整齊齊。金帆說,這就是平時大家來觀測時住宿的地方,2009年3月,經朋友介紹來到這里的,一到地方,大伙就被這里吸引了:偏僻、交通方便、人煙少、視野開闊、可避免外界打擾。正巧此處要轉租,當即,他和幾位會員和好友就共同籌措資金承包下來。其中有66歲會員王學恩、70歲的學會副秘書長王志意,還有UFO的老癡迷者齊紹霖,他是學會的法律顧問,今年80歲。

  金帆說,目前大連UFO研究學會登記在冊約有400多人,這里是大家期待實現夢想的舞臺。

  發現UFO 可能永遠是期待

  “UFO的出現是無法預測的,對有的人可能只有永遠的期待。 ”金帆說,所以在基地,會員們也僅是帶上攝影機、錄像機、照相機、望遠鏡等設備時刻準備著,或者長時間仰望天空。

  從事30多年的研究,金帆也只看到過兩次不明飛行物。2002年9月那次他在自家陽臺成功錄下了這一刻,當時有人打電話給他,說在西南方天空發現了不明飛行物,他正巧位于解放廣場20多層建筑的家中:“橘紅色的、盤旋著飛速移動著,飛機不可能旋轉飛行。 ”

  為什么還要建觀測站?對此,金帆面露凝重的神色。因為他們這些試圖尋找地球外智慧生命存在的證據的UFO研究者,一直被異樣目光注視著。

  他從1979年就開始關注UFO,在他的努力下,大連市UFO研究學會成功完成了中國UFO事業發展的三級跳:第一跳是1985年在大連召開了中國首屆UFO研討會;第二跳2002年在大連召開了首屆世界華人UFO科學研討會;第三跳是2005年世界UFO大會在大連召開,而這次會議,也是非議較多的一次,這里面金帆的付出是常人無法理解和承受的。“大部分的UFO案例中,除了人本身外很少有別的證據。”金帆說,“UFO是一個千百年來難解之謎,它絕非一個會就能解開的。UFO如果一個會就可以搞清楚,那也太天真了。 ”這就是他始終堅持的原因:“UFO觀測基地,正是我們夢想的另一種實現形式。 ”

  研究UFO 離生活并不遙遠

  “當初對UFO感興趣,其實還有一點超脫的心理,我研究天上的東西與世無爭吧,沒想到真正地研究起來,受益匪淺、奧秘無窮。 ”金帆說。

  幾天前,廣西一個人向他求助,說他好像夢到了外星人來找他,希望金帆能過去幫他檢測一下;還有一些人對他說自己能講“宇宙語”,就像收音機調臺,只要到那個頻道,不由自主地就說起來;還有的人說自己有預見未來的能力等等。“客觀上確實存在這樣的一些人,但不排除有一些人是幻聽、幻想產生的現象。 ”金帆說,會員們也曾到各省市去追蹤調查,但多次失望而歸。

  金帆說他曾有很多奇怪疑問:在世界所有民族的上古神話里,都曾出現過一些從天上來的“高人”,不但助人類降怪除災,還授予人類知識與生活技能,為何人類會流傳著這些傳說?為何人會一見鐘情?為何一個人會對另一個人產生害怕和恐懼?為何會覺得曾經身臨其境自己的夢境?

  “當我深入研究后,我有了自己的解釋,從而妥善地處理相關事宜,為維護社會安定盡了自己一點微薄之力。 ”金帆說,他認為科學探索,在沒有定論之前,不存在對錯。

  堅持夢想 UFO會員成了“農場主”

  30多年的研究,金帆對UFO現象的觀點獨特,引起了世界的矚目。他的論文《UFO與國防安全》、《以科學的態度研究UFO》曾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央視“走近科學”曾來連尋找他進行專訪。 2001年美國《紐約時報》曾采訪過他,并發表在當年1月11日該報的第一版上。Discovery Channel(探索頻道)曾來連對他進行了采訪,拍攝了專題紀錄片。俄羅斯國家電視臺也來連對他進行專訪。

  但從2009年至今,為了UFO觀測站的正常運轉,金帆和幾位會員卻都成了農場主。“所有的經費只能自己拿。”金帆說,每次大家到站里,都要參加義務勞動。玉米、大豆、花生;蘿卜、白菜、土豆……前前后后的耕地都變成了綠色的田園,“去年,我們還飼養了3000多只大骨雞,300多只鴨子,100多只鵝,還有50多只絨山羊。 ”

  當地的農民看到這些城里老人下地干活,都很佩服:80歲的齊紹霖被稱“力氣王”,秋收時背上100斤的土豆抬腿就走;66歲的王學恩“女子不輸男”,干起活來比他們都在行;還有人為了守護農場,騎電動車巡夜時摔傷……但為了給UFO探索提供物質上的支持,沒人有怨言。

  “目前基地已有了一定的生態養殖基礎,如果經營的好,這里是非常好的純綠色生產基地呢。 ”金帆說這兩年大伙投資了幾十萬,但大部分都“賠”了,一部分變成了機器和設備。

  尋求合作 找人幫忙管理基地農場

  “如果有經濟實力,還可以修大型水塘養魚,蓋溫室大棚,種植板栗、山楂等經濟樹木,經濟效益很可觀……”金帆說,但他們這些上了年紀的人的確力不從心了。另外,如果UFO的基地想要長期監測的話,就需要有一些更加先進的設備,而一套自動觀測設備就要30多萬元,他們這些靠退休工資生活的人,很難再拿出資金來做這樣的事。

  “會員們每個人都很忙。 ”金帆說,今年9月份,世界UFO大會將在北京召開,30多個國家的UFO研究專家和學者將參加。“作為大會的執行主席,各地的專家和學者都與我們聯系,實在沒有精力管理那片農場了。 ”金帆說,所以大家決定把觀測基地的農場轉租出去,或者尋求合作伙伴,為這里為UFO事業的建設添磚加瓦。

  記者問金帆為啥如此堅持,他說UFO研究的意義重大,它關系到地球家園的安危,關系到人類的幸福,他堅信UFO有一天終會走進科學殿堂。“你說雪雨都是純自然現象吧,不是現在也可以利用自然現象的規律做出人工降雨來了嗎,UFO現象的研究也有類似的道理。 ”

  ■天文學專家 UFO觀測站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記者就觀測站連線中國科學院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行星天文學家王思潮,王思潮表示,大連UFO目擊觀測站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為它喝彩。探索地外生命和外星文明已成為當代天文研究兩大焦點之一。UFO觀測研究是探索外星文明的重要途徑,2009年12月10日挪威夜空驚現神秘漩渦狀光圈UFO,引起全球的關注,F在,觀測質量的提高,已成為破解UFO這個世界未解之謎的關鍵之一。

  UFO的特點是不期而遇,又消然消逝,出現的持續時間往往只有幾分鐘至十幾分鐘,有時達到幾十分鐘,這種捉摸不定的特點給觀測和破解帶來很大的困難。西方國家和地區的政府有關機構或民間組織在多年探索后仍難于取得重要進展。

  經過我們四十年來對近百起UFO事件的深入調查分析,對UFO特點已有較深入的了解,結合現代觀測技術的進步,現在已進一步認識到,建立一個高效高質量的UFO目擊觀測站,不僅十分重要,而且已具備良好的通訊和觀測條件,證明實際可行。

  2006年秋,開封張大慶用數碼相機對與UFO相似的星云和彗星成功地進行了試驗觀測;使觀測精度比以前用25厘米口徑望遠鏡的目視觀測精度提高了五倍至十倍。而且新方法可在一分鐘內投入觀測,連續拍攝UFO。我們相信,大連UFO目擊觀測站的建立和發展將進一步提高對UFO的觀測質量,并對我國的UFO定量科學分析和地外文明探索作出重要的貢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66651.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