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阿波丸號寶藏之謎:整船黃金不翼而飛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未解之謎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阿波丸號是一艘名副其實的寶船,上面裝載了40噸黃金和12噸白金,還有大量的戰略物資,甚至還有北京人頭蓋骨;它作為一艘名義上的商船,卻私裝了不少作戰物資,行駛在中國沿海時被美國潛艇擊中,以驚人的速度下沉;我國曾派人去打撈過它,卻并未有什么收獲。這艘船就是阿波丸號,一艘迷霧重重的輪船。它有沒有裝載價值連城的寶物?它是被擊沉還是擊中后自爆?美國人是誤炸還是有意為之?讓我們一起走近這艘貨輪,探索其背后不為人知的秘密。

  阿波丸號是一艘建造于20世紀40年代的日本遠洋油輪,船長154.9米,寬20.2米,深12.6米,總噸位11249.4噸。1945年3月28日,已被日本軍隊征用的阿波丸號在新加坡裝載了從東南亞一帶撤退的大批日本人駛向日本。4月1日午夜時分,該船行至中國福建省牛山島以東海域,被正在該海域巡航的美軍潛水艦“皇后魚號”發現,遭到數枚魚雷襲擊,3分鐘后迅速沉沒。除1人外,2009名乘客、船員以及船上裝載的40噸黃金、12噸白金、40箱左右的珠寶和文物、3000噸錫錠、3000噸橡膠以及數千噸大米,全部沉入海底,70年代總價值五十億美元。

阿波丸號

  上個世紀70年代,中國開始了漫長的打撈。時至今日,沉入海底的“阿波丸”謎團依舊……

  A阿波丸”號遭襲

  “皇后魚”號潛艇在太平洋海面已游蕩了4個月,它率領行動小組重創了日軍的補給船隊。

  1945年4月1日正午12時,“皇后魚”號的僚艇“海狐”號發來訊號,報告它用魚雷對一艘日本運輸船進行了攻擊。由于牛山島海域地處臺灣海峽咽喉地帶,距日占區只有18海里,攻擊行動可能會遭到日軍反擊。

  21時15分,“皇后魚”號在牛山島東北約8公里的海面上浮巡邏,此時濃霧彌漫,四周一片漆黑。艦長拉福林意識到,這種天氣極有可能被對手利用,而此時他所能依賴的就是經驗和聲吶。

  22時,聲吶顯示距“皇后魚”號約15公里的東南方向出現一艘日軍戰艦。22時25分,“海狐”號通報發現日本軍艦。

  拉福林下達了靠近攻擊的命令。23時,“皇后魚”與目標艦艇距離約為1100米時,發射了4枚魚雷。發射的魚雷接連爆炸,23時05分,聲吶顯示敵船信號消失。

  10多分鐘后,“皇后魚”號趕到沉船現場。從飄滿重油和橡膠的海面上,只救起一名昏迷的幸存者。

  這次成功的攻擊并沒有給拉福林帶來榮耀。在以后的很長時間里,他都不停地向各種人申述:在能見度極低的濃霧沉沉的海上之夜,最后當手下救起那個死里逃生的日本俘虜時,他才明白他可能擊中的不是一艘軍艦。

  沉船的名字叫“阿波丸”。

  8天后,日本政府通過中立國就這一事件向美國政府發出質詢,一時間,“阿波丸”事件引起世界的關注。

  B“不沉之艦”沉沒

“阿波丸”號

  為改善戰俘境遇,1944年,美國和日本達成一個對日占區人員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的協議。

  救援計劃提出后,“阿波丸”號日本商船進入雙方視野。這艘船于1943年3月5日下水,名義上是商船,但卻是按照軍事性能及要求打造的,無論從規模、性質、性能來講,都是真正意義上的軍事船艦。

  建成后的“阿波丸”全長5084英尺,總噸位11429噸,最高時速20節。在與它同類型的4艘商船都被改造成輕型航母后,它卻隸屬日本郵船公司,先后6次往返于日本——新加坡航線,為陸軍運送給養。在這期間,它曾受到炸彈的爆破和美軍魚雷的攻擊,但依然完成了任務,因此被日本軍方譽為“不沉之艦”。

  日美雙方決定把它改裝成運送救援物資的運輸船,“阿波丸”在前往東南亞的航行中,獲得了絕對安全保證。為了萬無一失,雙方約定:“阿波丸”拆除船頭的高射炮和艦首炮,撤走士兵,在船體畫上綠色十字,以便識別。

  對于海上力量消耗殆盡的日本來說,“阿波丸”是他們的王牌運輸船,日本政府并不甘心僅僅用它運送救援物資,這為以后“阿波丸”的災難埋下了禍根。它在獲得美國所謂安全通行證的前提下,出發前私裝了6000噸彈藥和其他戰爭物資,從一開始就違背了雙方的協議。

  C海上死亡之旅

  “阿波丸”2月17日從日本門司港起航后,定于2月22日抵達香港,據說有貨物上下。3月2日,抵達新加坡,3月10日,“阿波丸”進入蘇門答臘,到達航程終點。

  在“阿波丸”南下的同時,美軍展開北上攻勢。航行的每一天,它都和攻擊日本本土的美國飛機擦身而過。憑著一紙承諾,“阿波丸”成為太平洋上惟一一艘可以安全行駛的日本巨輪,也是日本在太平洋上進行物資、人員運輸的惟一希望。

  此時新加坡、雅加達等日控區已是四面楚歌,因此日本駐東南亞的高官將領、富商以及家屬爭搶著想登上這條船,最后這艘原設計裝載236名乘客的貨輪竟然擠上了2009人!其中包括日本駐緬甸最高長官小鄉宦一郎、日本駐東南亞秘密部隊總參謀長巖橋一男等要員及家屬。

  令人不解的是,“阿波丸”一到東南亞就進入嚴格保密狀態。只有在夜色降臨時,在日本憲兵監視下,才把貨物運到船艙里。滿載著神秘貨物和眾多乘客,3月28日,“阿波丸”離開新加坡,踏上回國的航程。

“阿波丸”號上載有北京人頭蓋骨

  4月1日23時,“皇后魚”號潛艇發動攻擊,3分鐘后“阿波丸”沉沒。據惟一的幸存者下田勘一郎回憶,當晚三菱銀行分行經理的夫人平安生下一個女嬰,這個嬰兒竟成了“阿波丸”最小的遇難者。據介紹,攻擊之后有很多日本人浮上水面,但他們拒絕美國潛水艇援救,與船偕亡。

  2008人從此沉入深深的海底,里面有罪行累累的戰犯,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還有老人、婦女和嬰兒。太平洋發生了歷史上最大的海難!

  D沉船引來風波

  對于這次攻擊,在美軍軍事法庭上,拉福林辯解說:當時由于濃霧籠罩,能見度幾乎為零,據聲吶顯示的信號判斷,這是一艘軍艦。此外,9個小時前“海狐”剛攻擊過敵運輸船,因此以為是日軍要進行報復。

  日方則認為,“阿波丸”是按照規定路線行駛的,這是一次蓄意的攻擊行為,應該賠償日方一切損失。

  最后,美國政府承認對擊沉“阿波丸”負有責任。對于賠償問題,美國政府希望在戰爭結束后以戰勝國身份再解決,以取得更多主動權。

  1945年4月,美軍開始沖繩島戰役,日本南大門被打開。8月10日,也就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前5天,日本政府向美國提出索賠要求:賠償現金72萬美元,向日本賠償同類船只以替代“阿波丸”。在討價還價聲里,隨著原子彈一聲巨響,二戰結束。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戰敗的日本經濟處于崩潰邊緣。然而1949年4月14日,日本首相吉田茂卻代表日本政府在協議書上簽字,宣布正式放棄因“阿波丸”被擊沉而產生的各項要求。

  日方不但放棄了索賠權利,并自己出錢撫恤死難者家屬。拉福林則因“阿波丸”違約裝載戰略物資而免予起訴,后來他成為海軍司令。

  “阿波丸”事件中惟一的幸存者下田勘一郎,始終對那天夜里所發生的真相保持沉默。

  關于“阿波丸”事件的調查,從此很少被雙方政府提起,而民間探求“阿波丸”之謎的呼聲卻從未停止過。“阿波丸”是如何沉沒的?它究竟裝載了什么?日方為什么突然宣布放棄索賠要求?謎底或許就在牛山島附近幾十米深的藍色水下。

“阿波丸”號

  E巨輪沉沒之謎

  1945年4月1日午夜,作為一艘有盟軍安全保障的日本萬噸巨輪,有什么理由在這片漆黑而危險的海域全速行駛呢?

  按照日美雙方約定,“阿波丸”的圖紙已事先通報給了美軍,而且“阿波丸”當時打開了夜航燈,拉福林有什么理由判斷它是一艘即將發動攻擊的日本軍艦呢?

  拉福林的報告提到,攻擊“阿波丸”的魚雷是從艇尾的魚雷發射管發射的,這意味著如果“皇后魚”號從后面追趕“阿波丸”的話,需要掉轉艇身才能攻擊,這合乎邏輯嗎?“皇后魚”號潛艇是二戰期間美軍群狼戰術中最兇猛的頭狼。以它多次作戰的豐富經驗,怎么會發生判斷上的失誤呢?

  “阿波丸”事件,遠沒有文件上看起來那么簡單。讓我們再次回到1945年4月1日的午夜。

  “阿波丸”上,濱田船長向盟軍匯報航程?团摾铮蠹艺跒樾律鷭雰簯c祝,忙碌一天的廚師下田勘一郎走到甲板上想透口氣。就在這時,攻擊發生了。據他回憶:“阿波丸”一離開新加坡,就有美軍飛機低空飛行,第二天美軍潛艇開始跟蹤。

  如果他的話屬實,拉福林的解釋不足以令人信服。

  二戰期間,美軍潛艇執行任務都是由情報部門統一提供情報,艦長獨立指揮。1945年3月10日,“皇后魚”號和僚艇“海狐”號執行前往臺灣海峽的攻擊巡邏任務。然而半個月里它沒有攻擊任何船只,直到4月1日,“海狐”號在牛山海域攻擊了一艘日本運輸船只。隨后,“皇后魚”號潛艇對“阿波丸”進行攻擊。難道這一切都是巧合嗎?

  F實施自殺爆炸?

  在上一次航行中,“阿波丸”曾被美軍潛艇魚雷擊中前艙,依然帶傷完成任務。但這一次,4顆魚雷令它在短短3分鐘內沉沒,巨大的差異令人懷疑。

  日本原陸軍中將稻田正純是當時負責“阿波丸”在東南亞地區運送貨物和乘客的最高長官。1973年3月,他提供了一個重要線索:“阿波丸”從日本駛往新加坡時,可能配備了自爆裝置!如果他的說法可信,那么“阿波丸”沉沒極可能是自爆行為。為這一說法提供旁證的是拉福林報告中對于落水者拒絕營救的描述。如果不是為了掩藏不可告人的秘密,他們又為什么拒絕美軍營救呢?

美軍潛艇

  G“阿波丸號”寶藏之謎

  “阿波丸”號在海底沉睡了32年。1977年,中國政府向世界公布.準備打撈“阿波丸”沉船。此項工程稱為“7713工程”。1977年3月,中國打撈公司的調查船和海軍合作,奔赴沉船地帶。經過一個多月的勘察、測量,終于在5月1日發現了目標。

  如果說發現目標是個困難的過程.那么,打撈則是個艱險的歷程。一直到1980年7月6日,整個“阿波丸”號才得以重現天日。

  但疑惑也隨之而來。對照當年的存貨記錄,貨物全部找到,但獨獨沒有那40噸黃金。從“阿波丸”裝上貨到被擊沉,中間并未停過船.那么40噸黃金怎么會不翼而飛了呢?這不僅令我國政府困惑,也為世界所不解。究竟誰拿走了這40噸黃金,則仍然像沉在海底的謎。

  H“北京人”頭蓋骨失蹤

  1929年12月2日下午4時,周口店龍骨山北京猿人遺址,我國考古工作者裴文中發現了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12月6日,裴文中親自坐著汽車,用自己的被褥、氈子,包著這稀世珍寶護送到城里。“北京人”頭蓋骨的發現為從猿到人的學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被稱為“古人類全部歷史中最有意義最動人的發現”。1936年,賈蘭坡又先后發現3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北京人”化石一直保存在北京協和醫院。1940年12月26日,日軍占領北平,“頭蓋骨”若繼續留在北平很不安全,經中美雙方協商,決定將“北京人”頭蓋骨運往美國保存。

  但就在轉運途中,“北京人”頭蓋骨神秘失蹤。

  百余條線索暫無收獲

  “北京人”究竟去了哪里?多年來,眾多學者一直都在追尋。1998年,被稱為“北京人”之父的賈蘭坡院士與13名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發起“世紀末的尋找”;2005年7月2日,北京房山區成立尋找“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工作委員會,下設尋找工作隊,標志著尋找“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納入到政府工作,但迄今為止,“北京人”頭蓋骨仍杳無音訊。

北京人”頭蓋骨

  房山區尋找“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尋找隊隊長楊海峰介紹,4年來共收到全國各地熱心人士提供的線索100多條,目前已排除了數十條,“剩下的線索也將一一排除”。

  藏在阿波丸號沉船上?

  1945年4月1日午夜,載有大量撤退日本軍官和要人的日本郵輪阿波丸號,行至福建牛山島以東海域,被美軍潛水艦擊沉。李樹喜說,根據當年美國交給中方的資料,“北京人”頭蓋骨很可能就在阿波丸號上。

  賈蘭坡生前曾接受李樹喜采訪。據老人回憶,“文革”后期,當年負責化石轉運的美國人威廉·弗利曾給老人寫信,承認當年他帶著“北京人”頭蓋骨被日本人俘虜,而后丟失。

  據李樹喜介紹,目前,阿波丸號始終為國家和社會有關方面的關注、重視,打撈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籌備,“‘北京人’頭蓋骨是否真在阿波丸號上?不久的將來應有分曉,但愿能由此解開這個未解之謎”。

  1977年至1980年,在我國福建省平潭縣牛山島以東海域進行打撈。在“阿波丸”初步打撈中,竟然發現了偽“滿洲國”政要鄭禹的家藏小官。ㄓ裼。┘班嵭Ⅰ惆苍釙r分贈后人的圓硯,硯上有“鄭公孝胥安葬紀念”字樣,而歷史記載“阿波丸”乘員全部是日本人。李樹喜認為,這說明,日本人搜羅攜帶了中國北方的文物寶器上了“阿波丸”,作為世界最重要的文化遺存“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很可能就在其中。

  新聞報道很傳說:

  “阿波丸”,一艘令全世界所有打撈者魂牽夢繞的沉船。傳說中,那是一座重達40噸的“金山”。

  這是一艘建造于20世紀40年代初的日本遠洋郵輪,船長154.9米,寬20.2米。

  1945年3月28日,已被日本軍隊征用的“阿波丸”在新加坡裝載了從東南亞一帶撤退的大批日本人駛向日本。4月1日午夜時分,“阿波丸”航行至我國福建省牛山島以東海域,被正在該海域巡航的美軍潛水艦“皇后魚號”發現,遭到數枚魚雷襲擊,3分鐘后迅速沉沒。全船2009名乘客及船員只有三等廚師下田勘太郎一人幸免于難。

  國際社會為之震驚。而當人們聽到包裹于阿波丸船殼內的驚人財富時,這種震驚更是難以言表。

  據美國《共和黨報》1976年11-12月號特刊報道,″阿波丸″上裝載有:黃金40噸,白金12噸,工業金剛石15萬克拉,大捆紙幣價值不明,人工制品、工藝品、寶石40箱,價值不明。

“阿波丸”,一艘令全世界所有打撈者魂牽夢繞的沉船。

  據那托思(美國原海洋實驗室觀察員、國家潛水領導成員)在打撈計劃中列明,最低可打撈貨物價值為2.49億美元,所有財富價值高達50億美元。

  而據臺灣《中國時報》1976年11月21日報道:″阿波丸″被擊沉時載有金錠40噸,白金12噸,未加工的寶石15萬克拉,美、英、香港貨幣數捆,工藝品40箱,錫3000噸,鎢2000噸,鋁2000噸,鈦800噸,橡膠2000噸。

  1979年5月2日,日本《讀賣新聞》報道,當年的陸軍伍長(即下士)森川家光說,“阿波丸”所裝26輛卡車都是金條。

  日本海灣代表團向中國提供的數字:錫3000噸,生橡膠3000噸,加上銻、鎢、水銀,總計9812噸。

  除了這些金銀財寶,“阿波丸”沉船上很可能還有一件無價之寶--“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據稱,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把衛星推測的阿波丸沉船地點以及美國掌握的資料作為國禮帶到了北京。據美國人的資料阿波丸載有黃金四十噸白金十二噸工業鉆石十五萬克拉最讓人興奮地是推測“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有可能在沉船“阿波丸”上。

  據有關人士調查,1941年,日本侵略者鐵蹄肆虐,研究“北京人”化石的學者魏敦瑞希望將地質調查所的所有人骨化石一起帶走,存放到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內。重慶的美國駐華大使同意并授權駐北平美國公使館接受這批珍貴的古人類化石,將其安全運往美國保存。1941年12月5日,一列美國海軍陸戰隊專列由北平開往秦皇島,兩箱化石被放到美軍專用的標準化綠色皮箱中,和所有軍人行李一起,放入行李車中托運。

  三天后,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迅速占領美國在華的所有機構,同時,那兩只裝有“北京人”頭蓋骨的綠色行李箱不見了蹤影。

  從此,“北京人”頭蓋骨的失蹤成為人類科學史上一大懸案。而半個世紀以來,日本官方始終不承認獲得和收藏“北京人”。

  針對“阿波丸”上載有“北京人”頭蓋骨之說,有人提出疑問:日本人為什么要用幾年時間,花費周折將化石從中國北方運到東南亞?

北京人頭蓋骨

  跟蹤研究“阿波丸”的記者李樹喜找到了證據:在“阿波丸”初步打撈中,發現了偽“滿洲國”政要鄭禹(奉天市長,偽滿元老鄭孝胥之子)的家藏小官印(玉印)及鄭孝胥安葬時分贈后人的圓硯,硯上有“鄭公孝胥安葬紀念”字樣(注,鄭孝胥1938年死于長春,葬于沈陽)。而歷史記載“阿波丸”乘員全部是日本人。這說明日本人將在中國北方搜羅的文物寶器運上了“阿波丸”,這是“阿波丸”可能裝截“北京人”頭蓋骨的有力旁證。

  部分傳言被中國打撈者證實。1977年1月13日,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決定,由福州軍區統一指揮,交通部和海軍一起組織力量,對“阿波丸”沉船進行打撈,工程代號“7713”。張智魁正是當時打撈工程的現場指揮。

  5月1日,發現“阿波丸”,沉船已斷成兩段,前段長44.7米,后段長107.8米,埋入海底泥中9至11米,該處水深在60至69米不等。隨后打撈以“清除牛山漁場水下障礙物,保障海上漁業捕撈作業生產安全”的名義正式開工。1980年,海軍“J503”號艦的指戰員完成了拆解沉船首段的任務,穿引了船底4道共14根千斤鋼纜,上海救撈局的“大力號”海上自航浮吊船將首段一舉吊浮,并拖抵平潭島娘宮錨地擱上淺灘。此次打撈共撈獲錫錠2472噸,售價5000余萬美元,還有橡膠等貨物數千噸。

  然而,人們沒有找到黃金,也沒有發現“北京人”化石的蹤影。有人產生疑問:也許種種傳言只是日本為了打撈2008具骸骨而故布迷陣?

  中國政府本著中日友好和人道主義精神,先后于1979年7月、1980年1月和1981年4月,在上海以中國紅十字會和中國上海海難救助打撈公司的名義,分三批向日本方面移交了撈起的死難者遺骨和遺物。

  打撈“阿波丸”的現實意義

  2001年,有關40噸黃金與“北京人”頭蓋骨是否藏身于“阿波丸”的爭論仍無結果,一直為“阿波丸”牽腸掛肚的張智魁上書國家領導人,力主再次打撈“阿波丸”。4月,他拿出了一份詳實的《打撈“阿波丸”沉船可行性報告》。

  《報告》說,70年代進行的打撈雖然沒有發現黃金,但至少證明了各方匯總的有關“阿波丸”沉船物資情報的準確性。關于“阿波丸”中有無40噸黃金與“北京人”頭蓋骨的爭議,是因為那次打撈的不完整。由于當時深潛技術和深水除泥兩大技術沒有過關,約1萬立方米的淤泥掩埋著金庫、駕駛臺、客房及船員艙室和機艙,潛水員根本無法到達那些位置。中止打撈后,國務院和交通部多次派人到上海舉行座談會,聽取對立雙方的意見,最后,針對“阿波丸”上裝載金銀財寶做出“有大于無”的結論。在“北京人”頭蓋骨也在“阿波丸”上的重要線索出現后,中國科學院院士賈蘭坡,中國歷史博物館館長余偉超教授等許多專家、院士也呼吁徹底打撈清理“阿波丸”。

“阿波丸”號

  探謎、撈寶自然是打撈“阿波丸”的主要目的,而當時觸動張智魁上書的,是2000年俄羅斯核潛艇“庫爾斯克”號海難。由于缺少深海打撈技術,事件發生后俄羅斯一度十分被動。

  張智魁說:“阿波丸”在水下70米,通過對其大規模打撈,可以大大提高我國深海打撈技術,可以鍛煉出一支深海打撈隊伍。從長遠看,這比珍寶、黃金更重要、更可貴。

  張智魁所言非虛。70年代對“阿波丸”打撈后,有關部門曾總結:由于該工程的進行,使我國的深潛水醫學研究獲得極佳的實踐機遇并取得重大成果。我國救撈隊伍的技術素質得到了極大提高。工程中采用了水下爆破、水下電割等新工藝、新施工方法,通過該工程獲得的施工技術經驗成為我國打撈事業的一筆寶貴財富。同時,這次打撈也使中國的潛水裝備工業有了產品質量檢驗、改進提高的極難得的實踐機遇,不但使原有產品的質量有了新的提高,還誕生了一批新的深潛水裝備裝具。

  張智魁在上書和《報告》中說,如果我們不能盡快掌握處理深海艦船、石油平臺、海底輸油管線事故的潛水與打撈技術,我們的海洋活動將受到極大的局限。而利用“阿波丸”練兵,則是一舉多得的捷徑。

  張智魁還設想:通過再次打撈“阿波丸”,中國可以借此建造一個多功能飽和潛水母船,集自航、鋪管、飽和潛水于一身,填補國內空白。

  誰來打撈“阿波丸”?

  張智魁說,一家德國公司愿意提供打撈“阿波丸”所有的設備和資金,回報為出水沉船物價值的5%。由于種種原因,中國政府并沒有批準這項合作。

  南中國海有一條“海上絲綢之路”,據中國歷史博物館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統計,約有2000至3000艘海船沉沒在這片海域,沉船中以宋元船只居多,其中還有一些外國船只,如唐代日本遣唐使沉沒的海船、英國東印度公司和瑞典的沉船等。倘若加上世界各國來中國進行貿易返回途中的沉船,數量更為驚人。由于多數沉船中古瓷器的珍貴價值,國外專家稱其為“海底瓷都”。

  這片水下寶藏許多年來生發了一個又一個傳奇故事,也引來了一批又一批職業盜寶人,加上我國沿海一些漁民的盜挖,大量珍貴的古瓷、船只等文物被盜走、破壞。價值堪比秦兵馬俑的“南海一號”沉船在1987年就遭受過一次劫難,當時一家英國公司為了節省成本,縮短工期,采用了最簡陋的打撈方法:一條2000噸的駁船,一架100噸的吊機,發現海下可疑物體后,就把1噸多重的抓斗放到海里去抓。除了部分金屬器件完整,許多瓷器都成了碎片。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阿波丸"號打撈

  對于這些行為,中國政府往往無能為力。許多打撈出水的文物出現在拍賣市場,政府和一些愛國人士不得不用巨大代價購回其中的很少一部分。

  為加強對海底文化遺產的保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通過一項公約,規定搶劫古代沉船及海底考古遺址的行徑為非法,并建議各會員國對違反者根據對文物的損害程度給予制裁。公約還授權各國繳沒非法打撈的水下遺產。1982年制訂的《聯合國海洋公約》也明確規定,對于在國家管轄權之外的海底及其領土發現的具有考古和歷史價值的文物應予以保護,并為了全人類的利益加以處置,特別要注意來源國(文化來源國或歷史、考古來源國)的優先權。但這些規定提出的大多是模糊概念,缺乏操作性。

  據張智魁介紹,我國有關法規明確,500噸級以上的沉船,地方和民間打撈企業根本無權過問。即使是500噸級以下的沉船,也因資質、設備等各種限制,將地方和民間打撈企業拒之門外。

  “海底寶藏,我們不去打撈,別人盜取了,我們只能后悔莫及。如果允許國內私人公司打撈,或與國外有實力的公司合作打撈,雖然看起來拱手讓出了部分寶藏,但得到的畢竟更多。”張智魁說,“我國僅有一個水下考古隊,撈寶力量有限,國家的海上救撈局職責主體是救撈而非打撈。那么多的海底寶藏怎么辦?難道是任由流失和毀壞?堵不如疏,如果在放寬政策的同時加強監管,國家不花一分錢、不承擔一點風險,就能獲得大量水下的無價之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69207.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