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記性不好還是怎樣,小編經常有話到嘴邊卻忘記要說什么的情況。
平時也就算了,要是有什么重要的事因為這樣而忘記說,豈不是太糟糕了?
互聯網的出現讓一切知識和信息都變得無處藏身,但與機器相比,人類的記憶卻仿佛出現了問題,我們總會發現自己在關鍵時刻無法想起某件事。
也許是一個熟悉的旋律,也許是一個熟悉的名字,你感覺它非常熟悉,就在嘴邊,但卻怎么都想不起來。
就在嘴邊,但卻怎么都想不起來。這是為什么呢?
其實這是有原因的,因為名字都過于隨機,其中并沒有什么上下文聯系,而語境聯想則是人類積累和訪問記憶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有時聞到常青樹的味道,人們就會自然而然的想起夏令營,而有時一首歌也會將人的思緒帶到一個特定的地點。
如果我們能在大腦中植入一個非常個人化的搜索引擎是不是就能解決健忘的毛病了呢?
通過這一搜索引擎,我們就能隨時在腦中百度下那些擦肩而過的簡單記憶,如“太陽鏡放哪了?”或者“剛剛我們說到哪了?”
不過,來自IBM的計算和應用神經學專家JamesKozloski表示:“人類記憶和電腦記憶不同,我們腦中沒有指示器,記憶也不是分塊存儲的。”
難道“健忘癥”真的無法解決嗎?Kozloski就不信這個邪。最近他就申請了一項專利,這項技術可以讓你說話不再卡殼。
Kozloski打造了一個認知助手,該助手可以模擬人類的記憶,當你的記憶跟不上的時候它就會及時給你提示。它是一種預測建模,是監測,機器學習和貝葉斯推理的結合體,當發現用戶記憶缺失時,就會及時補上缺失的信息。
“其實這個想法挺簡單的,”Kozloski說道。“每個人都管理著自己獨有的語境,在這個語境中你可以預測下一步將會發生什么。”
而隨著傳感器技術的發展,這些管理工作其實已經可以下放給許多傳感器設備了,如Fitbit手環,智能恒溫器(可探測你走入哪個房間并自動調節溫度)和連接Wi-Fi的智能麥克風(新型芭比娃娃標配,可以與孩子進行簡單的對話)。它們已經可以隨時監測并傾聽你的語言,而且擁有了一定的預測能力。
該認知助手會利用最新的短程無線技術通過各類傳感器獲知用戶的狀態,不過它可不是初級的動作追蹤器,這家伙可以區分不同的動作場景(同是揮動手臂,它能區分你到底是在刷牙還是在切菜)。
除了這些在健康領域的應用,Kozloski更重視它在養老領域的潛力,這款認知助手未來可以幫助那些受阿茲海默癥(俗稱老年癡呆)困擾的老年人重獲記憶。
Kozloski表示:“這些病人無法訪問原有記憶,因此他們的正常認知能力開始退化,這在臨床上表現為無法與他人交流,喪失自理能力等。”
認知助手不但可以讓護理者熟悉病人此前的生活習慣,還能避免遺忘給病人帶來的一系列副作用,如糊涂,焦慮不安等狀態。
舉例來說,如果你得了健忘癥,在給侄女打電話時,認知助手不但會告訴你她的號碼,還會幫你回憶起侄女丈夫的名字(此前通話時侄女的丈夫經常接電話)。
Kozloski表示:“熟悉了這些關鍵信息和語境,老人就可正常的在電話中與人交流。”這類提示設備可以做成耳機,也可安裝在家中的某個角落。
不過,認知助手介入的時機可是個技術活。“如果它不分時候的一直提示你,你肯定會抓狂的。”Kozloski說道。
所以,認知助手會利用機器學習能力熟悉用戶的說話頻率和節奏,習得基本的暫停探測技巧。經過幾天的學習和熟悉后,認知助手就可通過用戶的生活習慣判斷其行為正確與否,并在適當時間對用戶進行提醒。
此外,用戶的行為習慣如穿襪子,鋪床或刷牙等還可以形成獨有的馬爾科夫邏輯網絡,認知助手可以通過這一網絡判斷用戶的行為是否符合常規并及時出手干預。
不過由于自主學習能力有限,用戶和護理者也需要及時進行反饋,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認知助手的準確性和預測能力。
隨著技術的發展,認知助手會越來越個人化,這就意味著未來你無需思考,它就會提前預測到你的行為并對你進行提示(有點可怕,如果認知助手突然缺位,人會不會馬上變老年癡呆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72347.html
相關閱讀:
嚇壞寶寶!生物黑客將LED燈移植體內
探秘冰封5300年的神秘冰人木乃伊
戰斗民族新一代“聯盟”號運載火箭:天然氣當燃料
英國實習律師餓死寵物狗被判入獄18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