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四川懸棺族?人神秘滅亡之謎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未解之謎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
和江西龍虎山的懸棺不同,這里的懸棺不是放進崖洞里

1935年,一位來自美國的傳教士葛衛漢,對中國豐富的喪葬文化非常感興趣,他打聽到,在中國四川的珙縣附近有一種非常奇特的喪葬習俗,于是迫不及待的開始了自己的旅程。盡管一路上的艱難險阻,差一點使這個美國人丟掉性命,但當他真正來到珙縣的懸崖邊時,還是認為自己不虛此行。葛衛漢被自己的發現驚呆了??這就是懸棺。珙縣的懸棺,幾乎包含了世界上各種懸棺的所有類型。這是珙縣懸棺第一次被世界發現,立刻引起了學者們濃厚興趣,20世紀4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一直到21世紀初,一批批的科學家來到這里,想破解這個千古謎題?茖W家們把這里懸棺中的部族稱為?人,并且紛紛猜測,這些?人究竟到哪里去了,是什么原因使他們的后代放棄了自己的喪葬習慣呢?這個部族究竟是與其他的民族融合了在一起,還是全部滅亡了呢?

麻塘壩兩位老人亮出的家譜 麻塘壩是位于四川珙縣西南角的一個平靜的小山村,幾十年來,這里很少有外人來過,但21世紀末,卻從這里爆出了一個重大的新聞,兩位山里老人無心的話語引起了世界考古界、史學界石破天驚般的震動。

附近的居民

兩位老人亮出了自己的家譜,說他們是珙縣懸棺中?人的后裔,那么關于他們的祖先,這些人究竟知道多少?困擾著科學家們多年的謎題,是否可以就此揭開呢?

這些純樸的老人并不知道,自己隨口的話語會給中國乃至世界的科學界帶來多大的震撼。這些人的生活方式實際上已與村里的其他人沒有差別,他們手中的家譜又有多少可信度呢?

懸棺文物博物館的創始人曾水向是我國較早研究懸棺方面的專家之一,他專程來到了麻塘壩附近的墳地,在這里他順利地找到了那兩位老人家譜中所記載的5、6位先人的名字,證實了他們家譜的真實性,但也同時說明,近百年來,這個家族一直在沿用土葬。

?人是不是在唐代就遭到了滅族?

兩位老人手中的家譜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但根據史書記載,擁有懸棺的?人,在唐代就已經與當時的統治者水火不容。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的陳明芳,是中國研究懸棺最權威的科學家之一。早在20世紀70年代,她就踏上了研究懸棺的道路,20多年的研究,使她相信,?人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已經受了重創。大唐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繁榮的朝代之一,它的科技文化與軍事都發展到了空前的高度,眾多的史料證實,唐朝統治者曾多次向四川?人用兵,那么是否?人在唐代就已經遭到了滅族的慘禍了呢?

20世紀70年代在眾多科學家的倡議之下,政府開始了建國以來第一次對珙縣懸棺的正式發掘,在這次發掘中,科學家們發現,?人生活儉樸,大多數懸棺中只有很少的隨葬器物。但其中的一只瓷碗引起了曾水向的注意。

考古人員十分高興,因為青花瓷碗是一種可以判定時代的證物。由于需要一種特殊的燒制工藝,一直到明代中期成化初年的時候,官窯里才漸漸地出現了所謂的青花貢品,流入民間至少是在30、40年之后了。如果這只青花瓷碗真的產自明代,那么就可以證實這一具懸棺的歷史,至少是在這只碗燒成之后,也就是說?人絕不可能在唐朝就已經滅絕,中國懸棺的歷史也至少延續到了明封建統治時期。為了證實他們的結論,科學家們把這些青花瓷碗送到了景德鎮,進行了元、宋等年代的測定,通過清理,那一次懸棺中出土的文物,科學家們發現了一件事情,大量的文物都出自于明封建統治者,而且都在明代萬歷年間戛然而止,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人是否依靠投降留下了自己的后代?

通過翻閱大量的史籍,陳明芳發現,在萬歷年間,?人的勢力日益壯大,他們與明代中央王朝的矛盾也在逐漸加深。

根據歷史記載,明封建統治者曾經幾次向?人發起進攻,盡管明王朝兵強馬壯,武器精良,但在與?人的數次交戰中,卻沒有占到絲毫的便宜。中國歷史界與考古界的科學家們無數次拜訪過?人們留下的軍事遺跡。在一個叫九盞燈地方,山上至今還安放著十幾具?人的懸棺,但它同時也是這個部族最重要的軍事基地之一。這個地方的路口隱秘,內部開闊,這是?人軍事基地的典型特征。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如果沒有投降的?人來領路,明封建統治者的軍隊到了這里必定會遭到重創。

根據歷史記載,當時明王朝調集了云貴川三省的大軍,包圍了?人的山寨,于是數萬?人就面臨著兩種選擇,要么與人數多過自己十倍的敵人決一死戰,就在這兒安放祖先靈柩;要么就接受明軍的招安,選擇屈辱地投降。

傳說?人內部的爭論就在這個山洞里進行,數百位寨主各執己見,在這里商量了兩天兩夜。

當時在600多個?人的山寨中,有半數選擇向明軍投降。他們選擇的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命運,難道素來驍勇善戰的?人就依靠這種屈辱的方法才留下了自己的后代嗎?

根據史料記載,當時的投降的?人無一幸免,被殘殺的人數幾乎達到這個部族總數的一半,幾乎每一位?人的家族,都有親戚或朋友被害。

麻塘壩的何家是不是懸棺中?人的后裔?

21世紀初,四川省宜賓市的文物局,對于珙縣的懸棺進行了一次搶救性的發掘,這一次他們又有了一個非常意外的收獲。

這時候專家們發現了一個很明顯的疑問,那些?人的后裔都姓何,而傳說中他們的祖先哈十三雄,卻姓哈,這會不會證明那些家族中的家譜有誤呢,何體全老人認為自己的家譜絕不會錯,因為就在幾十年前,他的父親還去拜祭了懸棺中的祖先,那么如果這個家族真的是懸棺中?人的后裔,他們為什么要改姓呢?這與他們停止安放懸棺的原因是否相同呢?根據何體全老人的說法,他們家族一共改了兩次姓氏,也就是說這個擁有懸棺的部族,竟然一連兩次遭到了滅頂之災,這難道是真的嗎?

2004年5月,曾水向在整理一座懸棺的隨葬品時,意外的發現了一只樸素的?人漆碗,在碗的底部,他看到了幾個清晰的漢字??“何永進”,這無疑是懸棺主人的名字,但這三個字也正好出現在何體全老人同一時期的家譜中,這恰好證實了何家的確是?人的后裔。這個消息很快傳到了麻塘壩的何家,何體全老人欣喜若狂,專程爬到懸崖上祭拜了自己的祖先。

科技幫明軍戰勝了?人

20世紀末,在距離珙縣不遠的地方,人們發現了明王朝樹立的平蠻碑,碑上的字跡已經模糊,但大意還可以勉強辨認,這是明王朝為了夸耀自己消滅?人所立的豐碑。為了證實碑上的話語,曾水向和陳明芳等人來到了兩個文明最后血戰的地方,這是一座似乎鷹也飛不過的城堡。

明代末年,中央王朝曾經有過一個科技大發展的時代,人們開始重視科技的發展,并且出版了大量這方面的書籍,比如說,在這一時期,工匠們首次嘗試把煤炭和活塞風箱聯合應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溫,可以制造更加鋒利的武器,這大大的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那么,明朝軍隊會不會就依靠這種科技上的優勢,攻陷了?人的山寨呢?

根據專家們的鑒定,當時?人的冶煉技術非常低下,他們剛剛從青銅發展到鐵器,對于爐溫和原材料的控制,還沒有完全掌握清楚。

這是兩個時代的對決,遠古與現代,刀槍與火藥,勝負其實早已注定了,無論?人如何勇猛,冷兵器時代的英雄也絕不可能打敗裝備著大炮的明軍。

就這樣明軍依靠著科技上的遙遙領先,最終獲得了野蠻的勝利。

隨著歲月的流逝,所有該忘的事情都已經被忘卻,依舊被人們傳誦的只有那些?人的史詩,關于懸棺究竟是怎樣放置上去的,還有?人這個最終消失的部族,又是如何興起的呢?這些謎題仍懸而未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72384.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