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食腐動物,禿鷲的臉部和腸道內滿是各種致病細菌,如果是其他動物可能早就因此患病而死,但禿鷲不會。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它們已經進化出強悍的生理機制,幫助它們抵擋這些細菌而不會生病,從而讓食腐為生成為可能。
科學家們發現禿鷲的體內滿是可導致肉類腐爛的梭桿菌以及具有毒性的梭菌。當細菌開始分解一具尸體,它們會分泌一種有毒的化學物質,從而讓這具尸體成為其他動物無法進食的有毒物。但禿鷲卻反而會等待著腐敗的發生,因為這樣它就可以毫不費力的吃到尸體厚厚外皮之下柔軟的腐肉。
另外,禿鷲還常常會從尸體的肛門處開始下口,一直向上吃掉尸體的內臟。它們所吃的食物中滿是有毒的細菌和腐爛的糞便。但禿鷲顯然可以不受這些有毒物質和致病細菌的影響。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微生物學家米歇爾·羅根巴克(Michael Roggenbuck)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在應對有毒細菌方面,禿鷲已經高度適應。”
為了對禿鷲體內的細菌菌落進行取樣研究,研究組在田納西州捕捉了26只黑美洲鷲(Coragyps atratus)以及24只紅頭美洲鷲(Cathartes aura)。隨后開展的解剖學與DNA分析結果顯示,細菌主要存在于這些禿鷲的臉部和大腸腸道內。研究人員發現禿鷲進食尸體的DNA信息在它們的腸胃樣本內已經被完全破壞,說明這里存在作用強烈的化學環境。同時這里強烈的酸性環境也殺死了絕大部分生活在腐肉中的其他種類細菌,因此到了大腸部位,只有梭桿菌等少量細菌種類得以幸存下來,并由于競爭對手的消失而大量增殖。
羅根巴克表示:“一方面,禿鷲已經進化出一套極端強悍的腸胃道消化系統,它可以直接消滅絕大部分致病細菌。而在另一方面,禿鷲似乎也進化出了一種對某些種類致命細菌的寬容度,這些細菌在禿鷲的大腸腸道內大量繁殖,一片繁榮,而對于其他大部分動物而言,這些細菌都是致命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7782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