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訊】9月22日消息,每一種動物、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菜單上的一道美味。我們可能被撕成碎片、可能被細嚼慢咽,甚至可能被整個吞入腹中……
實際上,就有這么一群專門以掉落在陸地、河流以及海洋中的尸體為食的動物。它們被稱為清道夫、食腐動物,或是食尸動物。
即便是最小的尸體也有極大的營養價值。憑借敏銳的嗅覺,小型食腐動物找到了這只金翅雀它們在空氣中探測到了尸體在腐爛過程中制造出的兩種物質:尸胺和腐胺。通過小型食腐動物的辛勤勞作,小型尸體很快就會消失得一干二凈,不再傳染疾病,不再散發惡臭。在整個過程中,肉蠅和反吐麗蠅及其幼蟲的作用十分關鍵。 它們吃掉了大部分腐肉。蒼蠅的卵在短時間內就能孵化。孵化之后,幼蟲便開始在尸體里蠕動,一刻不停地進食腐肉。幼蟲只以腐爛的肉類為食,并以此維持7到10天的生長發育。吃罷大餐,它們就會肚皮滾滾,變成蛹。幾天之后,它們就會破蛹而出。
淡水螯蝦終生都不會改變食性。它們以能找到的任何一種有機物為食。腐肉便是它們的最愛。它們也吃植物碎屑。不過對它們來說,含有大量蛋白質的死魚才是真正的佳肴。淡水螯蝦是河流里真正的殯儀員,它們負責回收和清除漂浮的動物尸體和其他垃圾。
它們就像屠夫一樣,裝備有合適的工具。它們效率很高,足以和運轉良好的機器相媲美。它們裝備精良,擁有兩對末端長有鋒利爪子、大小不同的腹肢,從而能快速肢解魚體。它們還長有巨大的螯鉗,有助于抓拿食物。所有武器同時開動,互相協調,淡水螯蝦很快就能將死魚殘骸吃得一點不剩。淡水螯蝦能同時用4只腹肢進食,讓人聯想起傳說中貪吃的饕餮。
這只獅子年老多病,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即便是叢林女王也難逃宿命,最終會被從天而降的食腐動物吃掉。奔赴晚宴時,禿鷲從來都是爭分奪秒,從不遲到。因為最后一個到場的,往往吃不到腐肉。這似乎是一大群禿鷲在哄搶腐肉,但事實并非如此。
不同種類的禿鷲喜歡吃不同的“冷切肉”。因此所有在場的禿鷲都可以各取所需,一起分享這一盛宴:最常見的群居性禿鷲——白背兀鷲,是食量最大的一種禿鷲。它們攝食軟肉和內臟。通常,一具尸體周圍可能會聚集100多只白背兀鷲。它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清理尸體。它們的喙堅實有力,大而尖細,能夠劃破獸皮,刺穿體腔,從內而外地啄食美味。
在眾多的禿鷲中,白頭鷲顯得尤為突出。白頭鷲品味有些粗俗,它們喜食硬而堅韌的部位。它們強勁有力的喙能啄開肌腱和獸皮。而且,厚厚的獸皮正是它們的主要食物。仍有禿鷲源源不斷地前來參加盛宴。
這是最小、最孱弱的禿鷲——頭巾兀鷲。此時,它們正在四處溜達。它們的喙比較纖弱,力道較小,無法啄穿獸皮。它們只能啄食零碎肉塊和其他禿鷲吃剩的東西。短短幾個小時,這些禿鷲就會把獅子的尸體啄食得一干二凈,尸體還沒來得及腐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3153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