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體“噴泉”圖根據澳大利亞帕克斯(Parkes)射電望遠鏡的數據繪制而成。來自澳大利亞、美國、意大利和荷蘭的天文學家都觀測到了粒子噴射流。他們的發現刊于近日的《自然》雜志上。
研究團隊的領導者,來自澳大利亞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埃托雷·卡雷蒂(EttoreCarretti)博士說:“這些噴射流蘊含著相當驚人的能量,相當于超新星爆發所產生能量的100萬倍。”不過科學家稱這些粒子流不會對地球和太陽系造成威脅。
粒子噴流的速度大約為1000公里每秒。“對于天文學家來說,這種速度也相當快,”卡雷蒂博士說,“它們并不是朝著地球的方向,而是在銀道面(銀河系的主平面)上下形成對稱的兩部分。地球距離銀道面中的銀河系中心有3萬光年之遙,它們不會威脅到我們。”氣體“噴泉”的長度延伸達5萬光年,相當于銀河系直徑的一半。從地球上看,“噴泉”在天空中延伸的范圍約為三分之二。
在此之前,美國WMAP衛星和普朗克太空望遠鏡都觀測到了與粒子噴射流對應的微波“陰霾”。而早在2010年,美國航空航天局的費米太空望遠鏡就探測到了伽馬射線散發的區域,當時這些區域被稱為“費米氣泡”。然而,這些探測都未能提供輻射來源的確切方位,而帕克斯望遠鏡則做到了這一點。
“有些猜測說這是來自銀河系中心的黑洞,是一種像類星體一樣的爆發;也有的說這是來自恒星的能量,或者是新生的恒星,或者是超新星爆發的產物,”團隊成員,來自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的詹尼·貝爾納迪(GianniBernardi)博士說:“我們的觀測表明,這是來自恒星的能量。”事實上,這一噴射流已經在銀河系中心存在了超過一億年,無數的恒星在形成和消亡的過程中為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要確定這一點,關鍵是測定噴射流的磁場,而主要方法就是測定射線的極化性質。
這一新發現還有助于回答另一個天文學重要難題:銀河系的磁場如何產生,又是如何維持?來自銀河系中心的噴射流不僅帶有氣體和高能帶電粒子,還有很強的磁場?茖W家推測,這些磁場在銀河系整個磁場的形成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79164.html
相關閱讀:
天文學家稱有望發現《阿凡達》中的潘多拉衛星
美宇航局公開從太空拍到的地球隕石坑照片
印度對華掀宇宙探索競賽 借探索火星提升自尊心
探秘納粹德國火箭基地遺址:太空時代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