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訊 從北京時間11日16時38分的印尼到北京時間12日15時15分的墨西哥,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內,地球上三個不同的地方強烈“震動”了7次。
有網友調侃稱,繼去年的新西蘭6.3級、日本9.0級、緬甸7.2級等強震后,地球又一次被調成了“震動模式”。
北京時間11日16時38分,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里氏8.5級強震。隨后,17:27和18:43印尼又先后發生6.0級、8.2級地震。
北京時間12日6時44分,美國俄勒岡州外海發生5.9級地震,震源深度10.2公里。
11分鐘后,北京時間12日6時55分(當地時間11日17時55分),墨西哥西南部米卻肯州發生6.4級地震。
北京時間12日15時06分和15時15分,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灣又先后發生6.0級和6.8級地震。因地震發生在深夜,截至目前尚未收到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報告。 (鵬致)
印尼強震造成至少
5人死亡4人受傷
據新華社電印度尼西亞官員12日說,印尼發生的8.5級強震已經造成蘇門答臘島北端亞齊省5人死亡、4人受傷,還有一座橋梁垮塌。
亞齊省災害管理部門官員瓦余迪通過電話告訴新華社,除了9人死傷外,地震造成亞齊省首府班達亞齊一個監獄墻壁損壞,但是沒有囚犯越獄的報告。
據印尼國家災害管理部門官員介紹,亞齊省的一座橋梁垮塌,錫默盧島4人受傷。該機構已派出了3支小分隊分赴受地震影響最嚴重的亞齊、西蘇門答臘和北蘇門答臘3省,進一步評估地震造成的損失,分發救災物資。
當地時間11日15時38分,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強震,震中位于亞齊省錫默盧島西南方向346公里處,震源深度10公里。
萬隆理工學院和澳大利亞-印尼減災機構的一些地震專家認為,此次強震位于板塊的水平斷裂帶,而不是垂直斷裂帶,因此威力不是很強大。
背景
全球每天地震1萬多次
印尼位于兩個強地震帶間
廣州日報訊 通常認為,全球每年發生約500萬次地震,平均下來每天有1萬多個,只不過絕大多數輕微的地震不被人所察覺。據美國地震學聯合研究會統計,全球6級以上的強震平均每年近200次,7級以上的平均每年近20次,8級以上的平均每年近3次。
絕大多數地震都發生在板塊邊界,有統計稱,全球地震的70%和全球80%最大的地震分布在“環太平洋地震帶”。這個地震帶圍繞著太平洋分布,沿北美洲太平洋東岸的美國阿拉斯加向南,經加拿大本部、美國加利福尼亞和墨西哥西部地區,到達南美洲的哥倫比亞、秘魯和智利,然后從智利轉向西,穿過太平洋抵達大洋洲東邊界附近,在新西蘭東部海域折向北,再經斐濟、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我國臺灣省、琉球群島、日本列島、千島群島、堪察加半島、阿留申群島,再回到美國的阿拉斯加。該地震帶幾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淺源地震(0千米~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釋放的地震能量約占全部能量的80%。
其次全球地震的15%和大約17%全球最大的地震發生在“阿爾卑斯地震帶”。這個地震帶從地中海向東,一支經中亞至喜馬拉雅山,然后向南經我國橫斷山脈,過緬甸,呈弧形轉向東,至印度尼西亞。另一支從中亞向東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較零散。
另外,全球地震還有5%在大洋中脊地震帶;最后約有10%分布在板塊內部。
回顧過去一天內7起地震的發生地,我們會發現,印尼坐落在世界上最活躍的地震帶和世界第二大最活躍地震帶之間,它東北面臨環太平洋地震帶,從蘇門答臘島到帝汶島的西南則臨近阿爾卑斯帶。夾在這種地震多發帶中間,意味著這個島國會經歷全球最強的地震和最猛烈的火山爆發。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稱,僅2009年一年,印尼就發生10次里氏6級以上的地震。 (鵬致)
專家觀點
地球進入
地震活躍期?
廣州日報北京訊 (張丹) 昨日,針對日前的多次地震,采訪了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地震首席預報員孫士?,他表示,近期的多次地震屬于地震活躍期的一個表現。
4月11日,疏散的人群聚集在墨西哥城街道上。
印尼地震中的傷者被送院救治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官方網站公布的數據顯示,進入到4月份以來,公布記錄的地震共有28次,其中6級以上的地震達到了6次,7級以上的地震達到了3次,以4月11日發生的蘇門答臘北部附近海域地震震級最高,為8.5級。
地球內部能量作用
“假如從2004年印尼大地震以后,我們整個地球進入了地震活躍期的話,近期的大地震是地球處于地震活躍期的一個現象”,2010年4月的海地地震8.8級,2011年的日本地震9.0級,今年的印尼地震達到8.5級,這些地震都表明,目前地球的這個地震活躍期表現是很強的。
對于近期幾次地震是哪些地球板塊運動的結果,孫士?解釋說,地震主要還是與地球內部的能量有關,地球板塊的活動,本身也是地球內部能量作用的結果。
他表示,2004年以來,全球的地震活動有了一個明顯的提升,顯示出目前地球進入到了一個地震活躍期。
只因信息更開放?
廣州日報訊 然而,也有科學家認為,這“僅僅是統計學上的偶然事件”。
美國地質勘探局協調員邁克爾·布蘭皮德認為,根據1900年以來的歷史記錄,每年全球大約發生15 次7.0~7.9 級地震,1次8.0級以上強震。目前來看,雖然年度地震數量存在差異,但地球每年發生的7.0級以上地震數量大致保持穩定。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地質學家拉蒙·阿洛史密斯則認為,越來越多出現在媒體報道里的地震,只能說明信息交流更加開放和透明了,1931年全球只有約350個地震臺,而今天這一數字超過8000個,這些機構讓能夠記錄到的地震次數成倍增加。 (鵬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8062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