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26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馬丘比丘是南美洲國家秘魯境內最著名的歷史遺跡之一,是古代印加帝國文化的重要考古場地,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1911年,美國耶魯大學考古學家希蘭· 穆賓漢姆(Hiram Bingham)首先將其公諸于世,經由《國家地理》的大篇幅報道之后,這一遺跡才開始為世人所熟知。
1、1911年的馬丘比丘:印第安人家庭
這是一張拍攝于1911年的歷史照片,當穆賓漢姆前往秘魯考察古代印加古城遺址時,他驚奇地發現,包括馬丘比丘在內,這些古城并非如他想象中的那樣深居密林深處而無人知曉。
事實上這里甚至還生活著原住民。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的博士生克里斯托佛·赫內(Christopher Heaney)介紹說:“1911年7月24日,當他終于攀上山頂,他很驚訝地發現有一個印第安人家庭就生活在這座山頭上。”
事實上,在馬丘比丘遺址一帶生活著三個印第安人家庭。一位住在這里的印第安男孩帶領穆賓漢姆攀上了其它幾座山頭,通過這一次考察,他對這座15世紀的古老城市第一次有了一個整體印象。
1911年時,馬丘比丘古城的大部分地區滿布藤蔓和灌木叢。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已經被印第安人開墾出來用作農田,種植莊稼。
赫內說:“這里并非什么失落的世界,這里有著很明顯的生活氣息。”
2、今天的馬丘比丘:舊貌換新顏
今天看到的馬丘比丘已經有了一些變化,這些覆蓋古城的藤蔓灌木已經沒了蹤影,而穆賓漢姆當年考察時遇到的印第安人家庭也已經不知去向。當年這些印第安人也并非住在馬丘比丘的石屋子里,而是住在附近自己搭建的小木屋里。
赫內說:“穆賓漢姆的到來徹底改變了這些原住民的生活,因為經過報道之后這片土地的所有人便知道了這里有人居住,于是便可能要求對方支付地租,但是具體是否如此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確實知道的是,在1911年,這里確實居住著3個印第安人家庭。但是到了1915年,這里就只剩下一個印第安家庭了。”
這戶家庭之所以還留在這里是因為秘魯政府雇傭了他們,作為這座歷史遺跡的看護人。
3、1915年的馬丘比丘:淹沒于荒蠻
穆賓漢姆于1912年再次來到這里,這一次他帶來了一支考察隊,他們在此開始進行發掘工作。隨后再1915年他再次短暫造訪過這里。
在他1915年那次旅程中,穆賓漢姆紀錄說他很驚訝,這里的灌木藤蔓覆蓋他們發掘現場的速度竟是如此之快。
他寫道:“看到一切又幾乎復歸雜草叢生,我幾乎落淚。只有一處建筑還完好的出露出來,但是那上面竟然站著6只豬!當年我們美好的營地,現在只剩下一片狼藉。只能看到古城的很少一部分了。這可真是糟糕透了!”
4、今天的馬丘比丘:世界文化遺產
這是1997年,此時可以看到整個人遺址已經經過了大規模的挖掘。早在1983年,馬丘比丘重要的歷史和考古價值便已經被認識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為了世界遺產名錄。
在1912年的馬丘比丘之行中,穆賓漢姆和他的小組隊員們發掘了一些建筑和寺廟,主要是為了尋找古代手工藝品,尤其是金屬器件。
然而他們基本上沒有什么大的收獲。赫內說,直到居住在這里的印第安人帶領他們去看了掩埋在山坡上的地窖,隊員們才發現這里的確是一個非常不尋常的地點。
這些地窖中滿是人的骸骨,這讓穆賓漢姆開始懷疑馬丘比丘是否實際上時一座圣殿,用于向印加人心目中的太陽神Inti祭祀的場所。
穆賓漢姆得出這一結論的原因部分是因為他錯誤的認為這些骨骸都屬于女性,而印加人會挑選處女殺死,用做向太陽神的祭祀。但是最新的檢測已經證明,這些骸骨中有女性也有男性,因此這一結論受到了質疑。
5、1900年的大門
這張照片由穆賓漢姆拍攝,顯示的一位當地人坐在馬丘比丘古城的入口。
赫內說:“我希望能以當年穆賓漢姆最初看到這座古城時那樣的眼光去審視這座遺跡,在他拍攝的照片里,這座遺跡是如此的讓人難以置信,如此地浪漫。”
印加人為何會建造這樣一座城市到現在還是一個謎。不過有一個比較流行的看法是,這里可能是一座15世紀的印加王帕查庫提(Pachacuti,1438~1471在位)的皇家休閑處所。
一位居住在秘魯首都利馬的考古學家圭勒莫·考克(Guillermo Cock)告訴《國家地理》說:“帕查庫提和他宮廷中的人每年可能會在這里居住數天,數周或數月。”
6、2007年的大門
這是同一幕在2007年時的情景。
據考克介紹,現在對馬丘比丘地區的考古工作主要是致力于如何對其更好地進行保護。
他說:“政府將這里保護地很好,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他們幾乎沒有對這一哥倫布時代之前的遺跡地點進行什么像樣的發掘工作。如果你要那樣做的話,這座古城的一些區域就必須封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52639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