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殿舍、碑橋、鐘鼎、印璽等建筑器物上通常置有“異獸”,除了用作點綴裝飾和器形美觀外,都還有些寓意講究。這些異獸雖有名字,卻多數源于傳說,沒人能言定世間確有這些生靈存在。像《山海經》這部典籍,漢代時就已經難確其作者與成書時間,遑論里面記載的山川動物。所以后世都把它當做神話傳說資料,包括那些飛禽走獸。
蠻全:又寫作蠻蠻,傳說系水獸名。形狀似龍,習性喜好風雨,常置于殿脊上;驗“五脊六獸”之一!渡胶=.西山經》:“其狀鼠身而鱉首,其音如吠犬。”
螭虎:其形似龍,喜好文采,常雕刻于碑文兩旁。也有人說螭虎是龍九子之一。螭虎性喜文采,自然與文字、文牘有關。文牘上常須用印,所以印璽上的龍形鈕就是螭虎。秦以前用金玉朱印,即龍虎鈕。蔡邕《獨斷》:“天子璽以玉,螭虎鈕。”
狻猊(suanni):又作“金猊”。形狀似獅,性喜火煙,故常雕于香爐蓋上。后來把獸形的香爐謂之狻猊,也叫金獸。明代劉基《望江南》詞有“金獸有煙飛不起,玉蟲無焰翳還明”語,其中金獸就指香爐。一說五脊六獸亦有“狻猊”。
椒圖:其形似螺螄(螺蚌),性好閉口,古時常在門上雕畫其像,既作裝飾又寓意門戶封閉嚴實?淳o門戶是古人齊家至要之一,明末清初學者朱柏廬《治家格言》就講“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daoshe):形狀似小龍,喜歡立于險地。古人常把??雕鑄于“護朽”之上。護朽指柱形和塔形建筑的頂端。那個地方居高而險,正合??習性。
鰲魚:神話中的魚名。《山海經.海外西經》載:“一曰鰲魚在沃野北,其為魚也如鯉。”鰲魚也具龍形,好吞火。古人把它安于屋脊上,大概取消防滅火之意。一說其為五脊六獸之一。
獸吻:形狀似獅子,專噬陰邪穢物,故常置于門環上。獸吻大張虎口,恫嚇邪祟莫入。辟邪納吉祈平安是各門各戶的頭等大事。
金吾:傳說中的神獸。唐代經學碩儒顏師古說:“金吾,鳥名也,主辟不詳。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御非常,故執此鳥之象,因以官名。”金吾頭部形狀似美人魚,尾有兩翼。其性通靈不寐,整宿無須睡覺,古人用作巡視警蹕,頗類似于時下高速公路上的彩塑交警。由此義引申,古代武職官吏即名“金吾”,專門負責皇帝大臣警衛、儀仗、衛戍京畿、掌管治安等。漢朝有“執金吾”官名,唐宋以后有“金吾衛”、“金吾將軍”等武職。
蚣夏:傳說中的龍九子之一。褚人獲《堅瓠集》:“性好水,故立于橋柱。”蚣夏雕鑄橋頭,取其鎮水屬性,以防水大橋塌。
睚眥:也是龍九子之一。睚眥習性好殺,古人常用作刀環的裝飾物。成語“睚眥必報”把睚眥訓解為瞪眼怒目他人,引申為極小的怨恨也要報復,記仇之謂。
以上十六種異獸名稱及其屬性用途大致如此,說法或存參差也并無大礙。要緊的是與之相配屬的實物怕是越來越難見到。如今古建筑雖尚未完全拆除,畢竟日見其少。古器物大概博物館有存,民間也有藏收。但能否湊齊這十六種異獸器形則很難說,也許行也許不行。反正若能按圖索驥挨個兒仔細瞧上幾眼,或可算是幸事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9663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