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圖書館是美國最古老的圖書館,也是世界上藏書最多、規模最大的大學圖書館,其霍頓圖書館以收藏大量珍本和手稿而聞名。近日科學家們通過一系列的測試證實,十九世紀法國作家阿瑟·烏賽所著一本書的封面材料可以99.9%確信為人類皮膚。
該校圖書館稱,阿瑟·烏賽呈現的文本描寫了“死后靈魂和生命的冥想”,在1880年中期,作者將這本書送給他一位喜歡書的醫生朋友。
圖書館稱,收到這本書后,盧多維奇醫生用人皮裝訂了該書封面,據稱人皮來自于“一位死于中風的無人認領的女精神病人的尸體”。在書中,盧多維奇醫生留下了一張手寫的紙條解釋了他的所作所為。
“這本書用人皮裝訂,沒有任何裝飾以保持其優雅的氣質”,“仔細觀察,你能很容易地辨別出人皮膚上的毛孔”,盧多維奇醫生寫道,“這是一本關于人類靈魂的圖書,值得用人類的皮膚保護”,“這塊人皮來自于一位婦女的背部……”
霍頓圖書館此前報告過這本書,但直至4日證實了這本書的封面為人皮,隨后,哈佛大學霍頓圖書館的博客公布了這一消息。
這是哈佛大學首次發現人皮書,此前哈佛大學法學院和醫學院圖書館發現過類似書籍,但后來證實為羊皮書。為確認該書封面制作時間,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其中的蛋白質,確認來自于靈長類動物。對蛋白質進一步研究后,研究人員確認這是一塊人類的皮膚。
在19世紀,人皮書并不十分罕見。哈佛大學稱,當時,一些被執行死刑的罪犯尸體捐獻給科學家,其中一些死刑犯的皮膚被制成了書的封面。
資料稱,根據統計,目前全世界人皮書的數量有100冊左右,主要收藏在一些歐美國家的博物館和圖書館中,但可能多為私人收藏,為世人所知的并不多。據稱,英國貝利圣爰門的摩塞斯堂博物館內,收藏著一本人皮書。書的內容是介紹英國1827年發生的一宗謀殺案,而封面的人皮就屬于?謀殺犯。
那么,人皮書到底有什么用呢?
懲戒作用
英國殺人犯人皮書
英國貝利圣爰門的摩塞斯堂博物館內,收藏著一本人皮書。書的內容是介紹英國1827年發生的一宗謀殺案。而封面的人皮就屬于那個謀殺犯。一個名叫威廉·葛達的25歲富裕農民,殺死了比他大一歲的情婦而被判處死,這件事在當時引起了很大轟動。那時在英國有個慣例,謀殺犯被處決后就要被解剖,研究殺人犯到底與一般人何異。殺人犯被解剖下來的皮會用來制作各種物件,而人皮書則表示最嚴厲的懲戒。于是,在威廉·葛達被吊死后,當地的外科醫生佐治·屈里特就馬上解剖了他的尸體,用他的皮做成一本描寫該案經過的書。
一年后,這本人皮書出版了,威廉·葛達的一部分皮做成了此書的封面。美國大盜的人皮書在美國波士頓圖書館內也藏有一本1837年版的人皮書人物傳記。這本傳記的主角是當時著名的大盜喬治·沃爾頓。他在被捕,給執行死刑后被割下皮膚,用來包裝此傳記封面。事后,當地政府把這本書送給了一名曾經遭他搶劫的受害者,以示對受害者的賠償。
紀念作用
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中的人皮書
1、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中收藏了一本名為《西班牙律師手冊》的人皮書,這本書是1605年出版,但人皮裝訂卻是后來的事。書的最后一頁有以下句子“這本書用我的好友Jonas Wright所遺留的一切裝訂此書,在1632年8月4日他被Wavuma活生生的剝下皮膚,King btesa給了我這本書,這本書本來屬于Jonas Wright,又用他的皮裝訂。”
2、哈佛大學圖書館著一本19世紀法國古書由人皮裝幀而成。這本古書名為《靈魂的命運》,由法國作家阿爾塞納·烏賽所著,主要是思考人死亡后的世界和人的靈魂。有人此前在書中發現烏賽留下的一張紙條,稱此書由人皮裝幀,人皮取自一名女精神病人遺體的背部。這名病人死于中風。 在1880年中期,作者將這本書送給他一位喜歡書的醫生朋友。 哈佛大學此后對古書的封面進行檢測,證實確由人皮制成。
美國費城醫學院圖書館中的人皮書
在美國費城的一所醫學院的圖書館里,藏有一些由醫學家約翰·斯托克頓·霍夫親自裝訂的人皮書。據說,當年霍夫診斷出費城首例旋毛蟲病病例,在該病人未去世前,征得了病人的同意,在那名病人去世后,就用他的皮膚裝訂了3本書籍。對此,該館圖書管理員勞拉·哈特曼認為,這些醫生是用這種特殊的方式,來紀念那些為醫學研究作出貢獻的人。
法國伯爵夫人的人皮書
人皮是屬于法國的一位伯爵夫人的。這位夫人生前非常喜歡法國的天文學家、詩人卡米爾·弗拉馬利翁博士的詩集《空中的土地》。她在臨死前立下遺囑,要在死后用她肩上的皮裝訂這本書。 這本書的封皮燙有這樣幾個法文金字:“遵照一位女士的心愿,用她的皮裝訂而成。1882年”這本書一直為卡米爾博士生前所收藏,在他死后,才被一位美國收藏家買去。
滿足變態心理
納粹德國用俘虜的皮做人皮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布痕瓦爾德集中營所長的妻子伊爾斯·科赫,對人皮,特別是有文身圖案的人皮非常感興趣。她就利用丈夫的職位,殘酷殺害了一些身上有文身圖案的俘虜,用他們身上的皮制作成一些書的封面,其中包括希特勒《我的奮斗》和他自己的日記本。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0582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