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巴黎,必看盧浮宮。我最想實地一看的是能體現咱中國人智慧的盧浮宮門前的那座金字塔!
一進入拿破侖廣場,一座晶瑩剔透的三角形金字塔赫然眼前,它被c字形的盧浮宮環抱著,被一池碧波簇擁著,猶如躍出水面的碩大的三角鉆石,在藍天下熠熠生輝。仔細看,在它身邊不遠處的三個方向另有三座小金字塔(覆蓋的是宮殿的采光井),一大三小的母子塔吸引我們這興奮的一群。蜜褐色的宮殿墻面訴說著它近500年的滄桑,金字塔精鋼支架網上覆蓋的透明玻璃宣示著現代文明。這一切本不調和的景致居然這么令人信服地和諧相處在香榭麗舍大街的側旁。此時,我對金字塔的設計者美籍華人貝聿銘油然而生敬意,是他把過去和現代的距離縮到最小。
盧浮宮的進出口其實有三個,但以金字塔為門扉的僅此一處。有一門正靠近地鐵出口,但人們寧可舍近求遠繞個大圈子也要從金字塔里過一過。
過了金字塔口的安檢,我們乘自動扶梯徐徐而下,可我們的相機,始終對準了頭上的玻璃穹頂,那鋼架織成的網孔,正看呈方形,側看又成了菱形或梯形。透過網孔,環顧盧浮宮古老的樓宇,美不勝收,藍天上飄浮的白云似目送我們進入地下足有三層樓深的寬闊的中庭。貝聿銘設計的這個中庭有五英畝大,包括碩大的儲藏間、400個座位的視聽室、會議室、書店、咖啡廳、餐館(我們就在這里吃的午飯)、售票廳等。中庭因頂上的金字塔的透光而敞亮。從這個中庭可以到三個翼樓的各個展廳參觀。趁別人買票的機會,我拍下了中庭一角的特殊電梯:一座螺旋形的電梯造型美麗別致,如定格的舞女扭動的腰肢,它沒有一根支柱,直通上面凌空挑出的第一層大平臺。一會兒,我驚奇地發現,在螺旋形梯的底部,忽然一個不銹鋼圓筒形的柱子慢慢升起,升起,也直達頭上凌空挑起的平臺。哈哈,原來是螺旋梯中套直梯啊,打聽了一下,這直梯是給老弱病殘者乘的,我在參觀完出去時賣了個老,居然也享受了下被螺旋梯擁抱著的不銹鋼圓梯,開梯的是一個黑人大漢,他對我彬彬有禮。
1989年,密特朗盛邀貝聿銘主持盧浮宮的擴建,并主張在主要出入口建一座金字塔時,他飽受了多么大的壓力,驕傲的法國人憤怒了:“怎么可以由一個中國人修一個嚇人的金字塔呢?這是對法國國家風格的嚴重威脅!”“巴黎不需要埃及的死人金字塔!”“貝聿銘滾回美國去!”有一次貝聿銘上街甚至被一個老婦女吐了一口痰。但貝聿銘堅信自己的設計是合理而正確的,因為不能在出入口造一個實體性的門擋住任何一面盧浮宮漂亮的墻體,為了堵住反對者的嘴,貝先生做出了盧浮宮配金字塔的模型,這才讓法國設計界的反對聲浪漸漸小了下去。
終于,金字塔成了巴黎的驕傲,引無數世人競折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1475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