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往事被刊登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的1989年12月《中外書摘》第3卷第4期的《人間奇事》專欄里,題目為《我所看到的黑龍》,杜爾伯特對山奶牛場退休干部任殿元口述,杜爾伯特博物館任青春整理。任殿元老人于1994年3月初辭世!吨型鈺吩诳沁@篇文稿的同時,還發表了任青春寫給編輯部的一封信----編輯同志:
想寫這篇文章是我10年前的想法,因為我父親親眼看到了“龍”這件事對我震動極大,我總覺得應該把它記錄和整理出來,這將是一份極珍貴的資料。事情已經過去40多年了,許多當年的目擊者都去世了,如拙稿中的叢來順、謝八等都早已去世,就是我父親也已經73歲了。但他精神好,一點也不糊涂,講起這件事情就如同昨天發生過的一樣。
我不知道肇源縣志是否記載此事,但我相信陳家圍子附近還有與我父親一樣的目擊者存在。我這是第一次向報刊披露這件事,盡管我很早就聽我父親講這件事,但當時我也懷疑此事的真實性。1986年,我去肇源縣出差,住在縣委招待所對面的一家個體旅社內,夜晚同屋的一位老頭和我閑聊時講起了此事,其經過和我父親講的完全一樣。我問他是哪里人,他答是陳家圍子的,當年77歲(可惜的是我忘問他叫什么名字了),他也是目擊者之一,還親自挑水往黑龍身上澆過水。通過這件事我相信,我父親講的是事實。
任青春1989年5月17日
本圖與事件無關
1944年8月(具體哪一天記不清了),我父親任佰金領著我(任殿元,當時27歲)和漁民叢來順(43歲)、謝八(38歲)等駕船出江打魚。我們出江少則三五天,多則十幾天,和我們一同出江的還有4只船、10多個人。
這天早晨,我們的船只行進到了牡丹江(為松花江某段的舊稱)南岸(當時這里歸肇源縣管轄,位于肇源縣城偏西北15公里處),突然發現陳家圍子村后頭圍了許多人,估計要比陳家圍子全村人還要多4倍。我們將船靠了岸,向岸邊的一個人打聽,那人小聲地告訴我們:“黑龍江里的黑龍落到沙灘上了!”一聽這消息,我們既興奮又緊張,我父親說:“魚上不上網也不差這一會兒,走,看看去!”5只船上的10多個人就全上了岸,我們幾乎是跑著趕到的。
一看那場景,把我父親那樣的老“魚鷹子”都嚇呆了。但見一個黑色的巨型動物臥在沙灘上,它太大了!陳家圍子的人用柳條子在它身上搭了個棚子,算起來得有20多米長。它有10多米長,頭頸比身子細,頭像牛犢子腦袋那么大,略呈方形,上寬下窄,頭上沒有杈角,只是在前額上長了一個扁鏟形狀的角,像牛角,短且直,根部粗約10厘米。
臉形和畫上畫的龍差不多,長著七八根長須子,又粗又硬,還直抖動,嘴形特像鲇魚嘴,又扁又寬,嘴有30多厘米長,閉著,看不到它的牙和舌。它閉著雙眼,眼角圍了一團蒼蠅,它的眼皮一動,蒼蠅就“嗡”的一聲飛開了。它長著4個爪子,但看不準爪子有幾個趾,因為爪子深深地插進了沙灘里,小腿比小伙子的胳膊還粗。它的身子前半部分粗,由于是趴在地上,能看出接近大人腰那么高,估計直徑得有1米多。后腿以后的部分是尾巴,比前身細,但很長,足有八九米。整個形象就像個巨型4腳蛇(東北土話叫馬蛇子,即蜥蜴類動物)。它通身是鱗,脊背上的鱗是鐵青色的,足有冰盤那么大,形狀和鯉魚鱗差不多。肚皮和爪子上的鱗是粉白色的,瞅著比脊背上的鱗鮮嫩,并且略小于脊背上的鱗。脊背上的鱗干巴巴的,像曬干的魚坯子(干魚)。大群的蒼蠅在它身上飛來飛去,它不時地抖動身上的鱗,發出干澀的“咔咔”聲,每響一次,蒼蠅就“嗡”的一聲飛起來;聲音一停,蒼蠅就又落了下去。它身上的腥味兒極大,相距幾百米遠就能聞到。它身下臥著的地方已經臥出了一條長溝,身邊的嫩雜草都被它踩倒了,可惜的是看不出腳印是什么樣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16898.html
相關閱讀:
未解之謎;天池水怪之說 這個到底是不是水怪!
樹下長出“球” 你能猜出這是什么東東嗎
復原400年前母子木乃伊 生育最后瞬間死亡(圖文)
美國產生100特斯拉 成為世界最強人工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