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2月23日,當時篤信佛教的日軍隊長高森隆介在南京中華門外雨花臺旁建神社時,無意中挖掘到地宮,并從中找到一只錦盒,里面密藏著唐僧頂骨。
對于中國人來講,塔的身影是經常能見到的。塔在印度原本是一種墳冢。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去世后,弟子將他的遺體火化,留下一些粒狀的小骨頭,稱為“舍利子”。佛教徒把這些遺物珍藏起來,在上面壘石建塔,圍繞它頂禮膜拜。我國也有不少塔用來安葬高僧火化后的遺骨。唐長安城的興教寺塔就是唐僧遺骨的埋葬地。
唐僧頂骨流落到南京的一種說法 唐僧俗名陳,法號玄奘。生于600年,13歲在洛陽凈土寺出家,后到長安。公元627年,他只身離開長安,開始了西域之行。往返17年,行程5萬里,從印度取回了經卷。
唐僧俗名陳,法號玄奘
回到長安后,又用20年的時間從事翻譯工作。唐高宗麟德六年(664年),唐僧圓寂。唐高宗驚悉,憂傷難抑,三天不上朝,認為大唐痛失國寶,他的遺骨本來安葬在長安東郊,由于唐高宗每日早朝都能看見唐僧墓地,悲傷難愈。三年后,大臣擔心皇帝悲傷過度。
于是在總章二年(公元669年)遷玄奘遺骨葬在少陵原,后在此處建大遍覺寺(唐中宗追授玄奘謚號“大遍覺”),有《大唐三藏大遍覺法師塔銘并序》為證。唐肅宗親筆在塔額上題寫“興教”兩個字,所以寺也稱為興教寺。這里環境清幽,風光雅致。奔波一生的唐僧,看來從此可以真正安息了。但事實并非如此,在以后的1000多年中,這位高僧的遺骨還有歷數不盡的劫難。
唐朝末年,大軍閥朱溫為了把政治中心轉移到自己盤踞的洛陽,下令挨家挨戶把長安所有建筑物都拆掉,歷史名城長安被徹底毀滅。在這次劫難中,興教寺的唐僧塔也不能幸免。由于有的僧人搶出了唐僧的部分遺骨,分散保藏,才使這位高僧的遺物沒有在世界上徹底消失。100多年后,又有人想起唐僧。宋朝仁宗年間,南京天禧寺有位叫可政的和尚到了陜西終南山紫閣寺,得到了唐僧的頭頂骨,迎回南京。并在天禧寺東崗,建了一座石塔,把唐僧的頭頂骨安葬在塔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1992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