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胰島素不足引發的糖尿病如果嚴重到一定程度,可以通過移植胰島進行治療,但是要想獲得充分效果,需要多個供體的胰島,因此長期面臨胰島不足問題。
京都大學副教授角昭一郎領導的研究小組在網絡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卷》上報告說,比起單純移植胰島,他們此次開發的方法能長期持續分泌胰島素,效果更好,將來有望開發出糖尿病新型治療方法。
研究人員提取的干細胞是大鼠骨髓中的間充質干細胞,增殖能力以及遏制細胞死亡的能力非常強。這種干細胞與胰島細胞融合后形成一種新細胞。患有重度糖尿病的大鼠移植這種新細胞后,在約3個月的時間內,血糖值持續下降。如果只單純移植同等數量的胰島細胞,則大鼠血糖值幾乎不會下降。
接下來,研究小組還準備利用豬等動物進行研究,調查這種融合細胞是否存在癌變等危險。角昭一郎表示,將來如果這種技術可以應用到臨床上,那么少數提供者的胰島就能治療很多糖尿病患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1993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