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RIS-Rex太空任務計劃于2016年發射航天器,于2020年抵達1999 RQ36小行星,2023年將采集的太空樣本返回至地面。
這項太空計劃投資大約8億美元,計劃噴射純氮至小行星,然后采集其表面噴射出的灰塵和“攪拌砂礫”。通過這種“逆轉真空吸塵器”收集的太空樣本不僅使科學家能更好地理解2170年1999 RQ36小行星碰撞地球的可能性,該小行星碰撞地球的概率為1800分之1;除此之外,科學家認為在該小行星上有可能發現包含有機物或者富含水的礦物質,類似于早期地球產生生命體的環境狀況。
美國宇航局戈達登太空飛行中心OSIRIS-Rex計劃科學家喬-努思(Joe Nuth)稱,如果該小行星表面存在這些有機物質,那么1999 RQ36小行星可作為未來人類探索太陽系外部宇宙空間的“加油站”。未來有一天,或許我有生之年已看不到,這種類型的小行星或許是通往太陽系之外的“綠洲”,人類可在該小行星上駐留,獲取水資源和其它資源物質。
OSIRIS-Rex太空任務計劃于2016年發射航天器,于2020年抵達1999 RQ36小行星,2023年將采集的太空樣本返回至地面。
當航天器接近直徑為575米的巖石小行星1999 RQ36,它也將作為未來小行星任務的測試運行。努思對出席國際宇宙航空學院第9屆低成本行星任務會議的科學家和工程師說:“當我們發送宇宙員至小行星表面,他們將有助于開拓未來太空任務!
據悉,除了采集小行星樣本之外,美國宇航局還計劃用400天對1999 RQ36小行星進行勘測,其中包括:勘測繪制1999 RQ36的表面和內部結構,分析其表面的化學成份和礦物質。同時,科學家希望測量“亞爾科夫斯基效應”,該效應被描述為小行星如何從黑暗一側半球的噴射熱輻射能量中獲取推動力。
OSIRIS-Rex太空任務中航天器發射和太空樣本采集返回需要7年時間,可使該太空任務規劃者安排“幾代研究小組”,由年輕科學家和經驗豐富的年老科學家組成,共同完成該太空任務。努思稱,這些太空樣本應該是未來100年最吸引科學家的研究對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2803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