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塊堆積而成的塔身下,掩埋著數百具萬縣大轟炸死者的尸骨。昨日,市文物局相關人士表示,為期30多天的萬州區抗戰遺址調查工作結束,調查人員在萬州區新發現了包括“萬縣大轟炸白骨塔”、“《大公報》印刷廠”在內的7處抗戰遺址。
這位人士說,在調查結束后,他們將請來專家,逐一揭秘這7處抗戰遺址背后的故事。
新發現7處抗戰遺址
為了更好地對抗戰遺址和文物加以保護研究,萬州區文廣新局組織專業人員于10月21日啟動了涉及全區范圍的抗戰遺址調查工作。
經過實地踏勘和調查,發現全區現存的抗戰遺址共有13處。其中,“萬縣大轟炸白骨塔”、“軍政部軍糧局萬縣十二倉庫”、“六戰區兵站總監部第六糧服庫”、“大公報印刷廠”、“天子寨抗戰時期炮臺”、“獅子寨抗戰時期炮臺”、“青島海軍軍官學校校址”等7處,為此次調查中新發現的抗戰遺址。
白骨塔僅存兩層塔基
歷經60余年風雨洗禮后,在萬州區西山公園內新發現的“大轟炸白骨塔”,目前僅剩下了兩層塔基,“塔下埋葬的是在當年萬縣大轟炸中死去的傷兵和平民!
1940年7月28日中午時分,萬縣北山觀的警報炮打破了城內的寧靜。緊接著,數十架日軍飛機從宜昌方向黑壓壓地飛過來,向萬縣主城區的西山路、環城路、二馬路,以及郊區的陳家壩、沙河、枇杷坪等各處瘋狂投彈,并俯沖下來用機關槍瘋狂掃射。
日軍飛機離開后,城里到處是廢墟瓦礫,死難者的尸體隨處可見,西山公園的樹林、枝干上到處是殘缺尸體。在轟炸結束后,數百具遇難者的遺體被集中到了西山公園內埋葬,其上修建起了白骨塔以紀念萬縣大轟炸的死難者。
當天的轟炸使當時萬縣城內的一馬路、二馬路、三馬路等被炸成一片廢墟,二馬路上除銀行、郵政大樓外,房屋全部被毀,五顯廟一帶被橫七豎八的尸體塞滿了道路。
9縣6年5148人被炸死
1939年1月14日,18架日軍飛機第一次空襲萬縣城,萬州橋、西校場、一馬路、二馬路、三馬路、新碼頭、廣濟寺小學等14處被炸,炸死124人,毀房29間,川主宮民眾小學師生30余人慘遭傷亡。
從1939年1月到1944年9月,日軍共出動飛機679架次,對萬縣實施轟炸,在長達5年半的轟炸中,共有1343人死亡,6778間房屋被毀。
而在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出動飛機轟炸了三峽沿岸包括萬縣、忠縣、梁山(今梁平)、云陽、奉節、巫山等在內的9座縣城。
據9個縣不完全統計,自1938年10月至1944年12月,日軍共出動飛機2198架次,投擲炸彈和燃燒彈10226枚,炸死5148人,毀壞房屋17726間,僅萬縣、開縣、云陽、奉節4個縣統計,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達3997.61萬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3154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