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福州農民修整山路挖出上千個精美的宋代兔毫盞陶瓷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考古發現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

楊依伯手捧精美的宋代兔毫盞

兔毫盞堆積如山呂誠/圖

一鋤頭下去,挖出幾個“碗”,再一鋤頭下去,又挖出幾個。挖啊挖,福州閩侯上街的楊依伯修整山路時,竟挖出了上千個精美的陶瓷。

據專家初步認定,這些陶瓷是宋代的兔毫盞。此前閩侯南嶼、青口、鴻尾等地也都發現過宋代的窯址,但這次發現的兔毫盞做工更精美、器形也更大,進一步證明了宋代閩侯陶瓷業發展的繁榮。

陶瓷表面有花紋很精美

楊依伯在閩侯上街的溪源宮后山上,有一座果園。最近為了讓小車能開到果園里,楊依伯叫了輛鏟車“開山辟路”。前日,鏟車把山路的雛形開好了,楊依伯就拿著鋤頭開始修整道路。

“我一個鋤頭鋤下去,挖出了幾個‘碗’,再鋤一下,又挖出來幾個�!睏钜啦选巴搿蹦闷饋碚J真地看了看,發現“碗”表面有花紋,還很精美,很像電視劇里古代的“碗”。

楊依伯越看越奇怪,就繼續把周圍坡上的土堆挖開,接下來的景象讓他驚訝不已:土里面層層疊疊藏著“碗”。

據目測,里面的“碗”有上千個,堆積的地方連綿20多米,有四五米高。

是一片殘次瓷堆積地

“這些都是宋代的兔毫盞,是古代喝茶用的�!弊蛱�,趕到現場的閩侯博物館曾江館長說,出土的陶瓷屬于束口尖唇、斜弧腹、小圈足,胎骨厚實堅硬,呈深灰色。盞的內部施滿釉,而外部也有釉,只是沒有施滿。釉層呈兔毫斑痕,紋理非常清晰,形態都跟之前發現的宋代兔毫盞很符合。

此外,在出土的一些陶瓷外,都有一層厚厚的土包裹著。曾館長說,陶瓷外面的土層叫“匣缽”。這是古代人在燒制陶瓷過程中,為防止氣體及有害物質對坯體、釉面的破壞而設置的。

但讓人奇怪的是,這些陶瓷有些堆積得很整齊,有些卻不規則堆積,為什么會這樣呢?曾館長說,附近原來肯定有個窯址,古代人在燒陶瓷時,每窯都會產生一定數量的殘次品,人們就把殘次品直接丟在旁邊,日積月累,就形成了這片碎瓷堆積地。曾館長說,“這些古代人所謂的“廢品”,有的只是在形狀、釉色上有很小的瑕疵。”曾館長說,宋代閩侯的制瓷業非常發達,各家都要爭奪客源,普通的民窯都會這樣精益求精。

有助研究宋代閩侯陶瓷業發展

據曾館長介紹,之前閩侯已在南嶼、青口、鴻尾等地發現過窯址,也挖掘出了不少類似的兔毫盞。“這次出土的陶瓷相比其他地方發現的,從外形上看更加精美,紋理更加清晰,陶瓷上施的釉更厚,更有光澤,器形也是最大的�!痹^長說,新發現的陶瓷對研究宋代閩侯陶瓷業的發展頗有價值。

曾館長還表示,如果經過挖掘,上街確實有窯址的話,正好可以與之前發現的窯址連成一條線,從某種程度上可以進一步證明宋代閩侯陶瓷業發展的繁榮。

目前,閩侯相關的文物部門已對該地進行保護,并著手進行進一步考察和挖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65849.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