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壓扁像鳥巢的動物個體 覆蓋于“鳥巢”體表刺的構造特征
最近,由云南大學——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侯先光教授,聯合英國萊斯特大學和牛津大學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合作研究團隊,在澄江生物群化石中發現了一種5.2億年前的奇特動物,它身體外表面布滿防御作用的刺狀骨骼,身體像個“鳥巢”。澄江生物群化石自1984年被發現以來,就不斷有驚人發現,如5.2億年前的神經系統、血管系統等,這些生物群化石,生動地再現了5億多年前海洋生命的壯麗景觀和現生生物的原始特征,為研究地球早期的生命起源、演化、生態等理論提供了珍貴證據。
發現背景 它歸屬在澄江化石群中
澄江生物群位于澄江縣城東6公里帽天山附近。早在1984年6月中旬,從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碩士畢業的侯先光,來到帽天山尋找生存于寒武紀的高肌蟲化石。一個多星期了卻依然兩手空空,弄得他有些失望。7月1日下午3點左右,不經意間他發現了一塊形狀奇特卻保存完整的化石,隨后又發現了納羅蟲、腮蝦蟲和尖峰蟲化石。如同打開了一扇古生物寶藏的大門,此后的數天里,侯先光陸續發現了節肢動物、水母、蠕蟲等許許多多同時期的古生物化石。
隨著對化石的不斷整理和研究的持續深入,已經成為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云南大學古生物學家的侯先光及其研究團隊,聯合英國萊斯特大學和牛津大學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合作研究團隊,取得了許多驚人發現,如保存精美的原始生物,有腿肢、眼睛、腸道,甚至是它們的神經系統、血管系統。
這些化石對了解地球古老海洋生命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證據。這些化石中有許多和現代動物有著直接的演化關系,例如螃蟹、龍蝦等節肢動物的始祖;也有一些奇特的化石,其解剖學構造似乎與現代的動物難以對比,開腔骨類動物就屬于這類動物。
獨一無二 “鳥巢”化石僅此一枚
近10年來,侯先光教授團隊又轉戰同屬澄江化石生物群范圍的昆明?冢谶@里進行考古發掘。四五年前,他的團隊在考古中采到一枚化石標本,并認為它屬于澄江生物群。侯先光說:“當時就覺得很奇怪,之前沒有發現過這種化石標本。”因為當時只發現了一枚標本,又不好同現在的生物相比較,難以開展研究,他就把這塊化石放在柜子里,希望能在之后的考古中發現類似的化石標本。
但是,在這之后的幾年考古發掘中,再也沒有采到類似的化石標本。不得已,侯先光領導的國際合作研究團隊還是對這枚化石標本進行了研究。
12月5日,對這枚標本的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報告》上:這是一種形狀非常怪異的動物,有一個鳥巢形狀的身體,身體外部表面布滿防御作用的刺狀骨骼。由于該動物在石化過程中被壓扁,其形狀類似于被壓扁的一個鳥巢。
侯先光不無遺憾地說:“我們對它的認識程度只能根據采集化石的保存情況,全是壓扁了的,又不是立體的,所以對這個動物的認識總體來講還是很有限。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自澄江化石生物群1984年被發現至今的30年,僅僅采集到一枚標本作為該動物的代表,足以說明這個動物的稀少程度。”這個發現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有力證據,5.2億年前的遠古生命絕不是那么單調。在豐富多彩的動物世界中,有的又是那么的奇特,以至于現在找不到與此類似的動物。
該研究得到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英國皇家學會(RS)的共同資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4555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