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境內,劉邦的后裔在何處?似乎是個說不清的問題。然而,在我們的東鄰日本,卻有一支劉邦近親后裔,一直存留至今,其子孫繁衍,家世繼承歷歷可考,而其族人則明確宣布自己為劉邦、漢武帝劉徹、光武帝劉秀的后裔。這就是日本的原田家族。
據日本有關資料記載:漢獻帝劉協被廢黜之后,居于山陽邑(今河南焦作市東),稱為“山陽公”。經幾代,至其玄孫阿知,正值中國處于西晉王朝統治之時。有一日阿知召集舊臣商議:“我久在此地,恐有覆滅之禍”,聞知日本境內較中國安定,決定率其家族東渡,前往日本避難。阿知于西晉太康十年(公元289 年)率其子都賀、舅輿德及族人劉國鼎等2040人離開中國,飄洋過海,“經幾多之艱難”終于到達日本。于日本應神天皇二十九年九月五日來到日本。阿知王到達日本后,被日本天皇賜號東漢使主,奉命定居于大和國高市郡檜前村。在今天日本的奈良縣檜前村和岡山縣倉敷市妙見山頂,現在都有"阿知宮",是后人祭祀阿知王的場所。
上岸后,阿知等最初可能居住于今日本的奈良縣,后遷至岡山縣。在今日奈良縣的檜前村,仍建有“阿知宮”,在岡山縣倉敷市妙見山頂,現也存有“阿知宮”,這兩座“宮”雖為后人所建,但在郁郁蒼蒼的叢林之中,顯出其古樸風格,反映了對祖先的追憶,如今皆為當地的神社。
阿知一族在日本繁衍生息,逐漸形成了一個大家族-原田家族。原田家族的族名與平定一次日本國內叛亂有關。940年,劉秀第45代孫春實在平叛中立了大功,立功后在九州原田筑城,其后裔便一直生活在這里。1131年,這支劉氏后裔正式以原田為姓,直到今日。原田家族的成員明確宣布自己是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光武帝劉秀的后裔,并一代一代地記人族譜之中。
原田家族在日本很受人們尊敬,日本史稱阿知為 "使主"。或 "東漢使主",稱其子都賀為 "都賀王"。原田家族始終不忘自己的祖先,1988年原田先生還特意率其家人專程從日本來中國為其祖先劉邦、劉徹祭陵。
日本史書上將其尊為“使主”或“東漢使王”稱其子都賀為“都賀王”,反映了人們對阿知家族的厚愛。此后,這支家族就在日本生息繁衍,扎根于這塊美麗的地方。更有意思的是:日本的原田家族始終未忘記祖先,去年原田先生還特意率其家人專程從日本來到中國,為其先祖漢高祖劉邦和漢武帝劉徹祭陵,以示對祖先的緬懷和表達日、中友好之情。
據日本史籍記載,劉姓最早到達日本是兩漢時期。當時,中國與日本有使節往來,東漢初,日本還派使節到中國朝見,漢朝光武皇帝劉秀就曾賜給日本天皇"漢倭奴國王"的金印。這個時候開始,就有一部分漢朝皇室成員因出使、避難等原因開始渡海來到日本。
文宿彌氏,出自漢高皇帝之后鸞王。
文忌寸氏,與文宿彌氏同祖,是宇樂古首之后。
武生宿彌氏,與文宿彌同祖,是王仁孫阿浪古首之后。
伊吉連氏,出自長安人劉家揚雍。
本津忌寸氏,后漢靈帝3世孫阿智使主之后。
常宗忌寸氏,出自后漢獻帝四世孫山陽公。
丹波史氏,后漢靈帝8世孫孝日王之后。
桑原村主氏,出自漢高祖7世孫萬德使主。
下村主氏,出自后漢光武帝7世孫慎近王。
坂上大宿彌氏,出自后漢靈帝之子延王。
檜原宿彌氏,與坂上大宿彌氏同祖,是都賀直孫賀提直之后。
內藏宿彌氏,與坂上大宿彌氏同祖,為都賀直4世孫東人直之后。
冊品宿彌氏,與坂上大宿彌氏同祖,為都賀直4世孫黃直之后。
平田宿彌氏,與坂上大宿彌氏同祖,為都賀直5世孫色夫直之后。
佐太宿彌氏,與坂上大宿彌氏同祖,為都賀直3世孫兔子直之后。
谷宿彌氏,與坂上大宿彌氏同祖,為都賀直4世孫宇志直之后。
畝火宿彌氏,與坂上大宿彌氏同祖,為都賀直3世孫大父直之后。
櫻井宿彌氏,與坂上大宿彌氏同祖,為都賀直4世孫東人直之后。
高村宿彌氏,出自魯恭王劉馀之后青州刺史劉琮。
臺忌寸氏,為漢孝獻帝之子白龍王之后。
檜前村主,出自漢高祖庶長子齊王劉肥。
若江造氏,出自后漢靈帝苗裔奈率張安力。
桑原直氏,與桑原村主同祖,都是漢高祖7世孫萬得使主之后。
真神宿彌氏,出自漢福德王。
豐岡連氏,出自漢祖苗裔伊須久牟治使主。
下日佐氏,出自漢高祖庶長子齊王劉肥之后。
火撫直氏,為后漢靈帝4世孫阿知使主之后。
河內忌寸氏,漢孝獻帝之子魯國白龍王之后。
志賀忌寸氏,出自后漢孝獻帝之后。
臺直氏,出自漢釋吉王之后。
八戶史氏,出自后漢光武帝孫章帝之后。
高安造氏,與八戶氏同祖,為盡達王之后。
春井連氏,與下村主同祖,后漢光武帝7世孫慎近王之后。
河內造氏,與春井連氏同祖,慎近王之后。
武丘史氏,與春井連氏同祖,慎近王之后。
廣原忌寸氏,出自孝獻帝之子孝德王之后。
池邊直氏,阿知王之后。
火抗直氏,阿知王之后。
栗棲直氏,阿知王之后。
凡人中家氏,與山代忌寸氏同祖,白龍王之后。
志賀穴太村主氏,后漢孝獻帝之子美波夜王之后。
尾津直氏,漢高祖5世孫大水命之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3280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