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恐龍滅絕原因:1億年前行星撞月球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宇宙探索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科技訊】12月29日消息,1億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月球形成第谷環形山,此次撞擊規模非常大。3500萬年后,另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恐龍滅絕。如果把這3500萬年的時間留給人類,可以避免恐龍那樣的命運。

  每當夜晚來臨,皎潔的月亮總會吸引我們去欣賞。如果你視力不錯,或者有一架雙筒望眼鏡,你會看到在月球南半球,有一座帶著美麗輻射紋的環形山--第谷環形山。它以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的名字命名,直徑86千米,深4.8千米,是月球上著名的環形山之一,也是月球正面肉眼最容易看的環形山。

  眾所周知,月球上大大小小的環形山是由小天體撞擊形成的,撞擊的天體越大,形成的環形山也就越大。我們可以觀測月球表面不同地質單元上撞擊坑的密度、形態及大小分布情況,計算出月球表面各環形山形成的大致時間。


  事實上,第谷環形山形成的年代距離我們并不太遠,它的年齡約1.08億年,也就是它是在1.08億年前的一次小行星與月球的撞擊事件中形成的。

  1.08億年前的地球是個什么情況?那時的地球正是恐龍等主龍類興旺的時代。按地質時期來說,這個時期是白堊紀阿爾布期(距今約1.12億-0.99億年),也是早白堊紀的最后一個時期,距離恐龍徹底滅絕還有3500萬年。此時澳洲大陸和南極洲還沒有分離,南美洲與非洲剛分開沒多久,大西洋繼續變寬,歐洲還是一片群島。

  如果你前往這個時期的北美洲,你會發現今天的北美大陸在當時被一片叫做“西部內陸海道”的汪洋隔斷,分為東西兩塊大陸。你不會在陸地上遇到霸王龍、三角龍等現今非常著名的恐龍,它們在晚白堊紀才出現。但是你會在北美見到生物史上身高最高的動物--波塞冬龍,這個著名的蜥腳類龐然大物身高可達17米,約6層樓高;而在當時的非洲,你會見到生物史上最大型的肉食性恐龍--棘龍;在海洋,你會見到依舊旺盛的蛇頸龍類,還有正在走向滅絕的魚龍類(蛇頸龍、魚龍均不是恐龍)。

  在第谷環形山形成的時代,這三種知名生物(波塞冬龍、棘龍、魚龍)都還在地球上生活,但在第谷環形山形成后沒多久,差不多大約1000萬年,它們就滅絕了,而其他恐龍依舊繼續興旺了2500萬年。直到后來,也就是6550萬年前的那次著名撞擊事件,包括陸地上的恐龍和海里的滄龍、蛇頸龍、菊石等全部滅絕。

  好了,讓我們把時間軸從655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時刻向前推至1.08億年前,也就是第谷環形山剛形成的年代。在當時,月球比今天距離地球要稍近些,所以早白堊紀的夜晚,月亮看起來要比現在稍大稍亮些,海邊天文大潮規模也比現今要大。當時地球的自轉速度更快,一天不是現在的24小時,大概比23小時50分稍短些,所以前往早白堊紀要攜帶特別的鐘表計時。

  除了這些奇異的景象,早白堊紀夜晚的星空也與今天完全不同。一個銀河年(太陽繞銀河系中心一圈)約2.25億-2.5億年。1.08億年的時間,太陽系差不多剛繞銀心半圈。而且我們太陽系并不是始終處在銀河系同一條旋臂上,大約1億年穿越一條旋臂,隨著太陽繞銀心旋轉,地球夜晚的星空也將隨著時間不斷變化。當然,無論星空的位置怎么變化,我們的月球從亙古就陪在地球身邊,甚至幫地球擋住了不少不速之客。

  第谷環形山直徑86公里,而撞擊坑直徑大致為撞擊天體直徑的20倍,那么在1.08億年前,有一顆直徑約4公里的小行星撞擊月球產生了第谷環形山,也形成了月球上最長的輻射紋,長達1800千米。此外,第谷環形山附近還有許多拋射物撞擊形成的次生小月坑鏈。

  4公里大小的小行星大家可能沒什么概念,但1994年撞擊木星的那顆著名的“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它在被木星巨大引力撕碎前直徑約為4公里,最大碎片撞擊木星的威力達六萬億噸TNT炸藥。不過月球并不是木星那樣的氣體巨行星,產生第谷環形山的小天體也很可能是小行星而非彗星,所以撞擊效果也是不一樣的。

  1968年,美國勘測者7號成功著陸在第谷環形山不遠的地方,并對著陸點的月壤進行了分析。1972年,阿波羅16號在距第谷環形山較遠的著陸點對輻射紋物質進行了取樣研究,認為該撞擊事件可能是一顆來自巴普提斯蒂娜族(Baptistina family)的小行星造成的。而來自這個小行星家族的另一個更大碎片,則可能在6550萬年前撞擊地球形成了?颂K魯伯隕石坑,是恐龍滅絕的元兇,該碎片直徑估計在10千米。但2011年,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WISE)觀測的結果并不支持這項推測。

  無論1.08億年前撞擊月球的這顆小行星來自哪里,至少我們可以參考彗木相撞事件,想象當年小行星撞擊月球的規模,一定是非常震撼的。如果撞擊發生在夜晚,想必整個地球上的遠古生物都要為月亮上撞擊產生的巨大亮光所吸引,即使這場撞擊是無聲的。

  雖然月球擋住了這顆靠近地球軌道的小行星,但3500萬年后,繁盛了1億多年的恐龍家族最終從地球消失,哺乳動物取而代之。

  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1億6千萬年,是非常長壽的物種,但最終因為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而徹底消失。對我們人類而言,避免恐龍同樣命運的最佳方法就是走出地球,將生命的火種播撒的更遠。畢竟,所有雞蛋不能都放在一個籃子里;仡櫲祟惖倪w徙歷史也是如此,從非洲散布到各大洲的角落,未來其他星球上也會這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32886.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