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人類在情感上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相濡以沫,然而隨著社會形態越發復雜,這一局面居然成為了烏托邦。人類之間互相算計,哪怕情侶之間也是如此,攜手攙扶到老的情侶越來越少,更多的是情侶之間的爾虞我詐。然而這一局面卻被一種魚類給打破了,因為它們更加懂得照顧伴侶。
來自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珊瑚礁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顯示,一種名為籃子魚的魚類在進食的時候,伴侶之間會互相幫助。據該研究中心的西蒙·布蘭德爾博士介紹,這種行為哺乳類動物和鳥類之間比較常見,但這是首次發現在魚類中也存在這種行為。在以前的理論里,魚類是不會出現這種行為的。在觀察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當一條籃子魚在覓食的時候,另外一條籃子魚就會在它身邊不停的游來游去。當先吃的這條魚覓食完畢后,剛才游來游去的這條魚就會接著覓食,而吃完的魚同樣會在周圍游來游去。剛開始以為是巧合,結果發現每次覓食的時候都是這樣的狀況。經過幾次試驗后研究人員認為這是當一條魚在覓食的似乎后,另外一條魚就會為它巡邏和警戒,保證安全。
“這種伴侶之間互相照顧的行為在魚類中是相當獨特的!”西蒙·布蘭德爾博士對于這項發現非常的興奮,因為之前學術界一直認為這種伴侶之間互相照顧的行為涉及了非常復雜的社交技能,因為必須有一方先付出,再得到回報才能形成,所以科學家認為魚類是無法形成這種社交技能的。然而這種籃子魚的出現讓科學家認為絕非偶然,或許還有更多的魚類具備這種能力,這就推翻了之前的嘗試。
學術界之前一直認為魚類是智慧極低的非群居冷血動物,而社交技能的產生必須是具有較高智慧程度的生物。比如人類、靈長類和極少部分的鳥類能夠具有這樣的智慧完成社交技能的開發。但籃子魚完卻出乎意料的具有了這種能力,這就意味著社交技能并非像學術界之前預想的那么難以形成,或許它的行為是收到了其他未知的因素影響,又或許是我們對于魚類的認知發生了錯誤?赡荇~類并非我們想象中那么智慧低下。對于這個推論布蘭德爾博士表示了贊同,并且他認為人類對于魚類的認識或許還過于膚淺,因為從這一點上來看魚類已經具備了群居生活的基本要素,而為什么沒有最終發展成為群居生物還有待我們去解決這個謎團。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相比人類伴侶之間的爾虞我詐,籃子魚伴侶之間的相互幫助和相互信任是非常扎實的,并且是值得我們人類去學習和羨慕的。因為一個如此忠實的伴侶可以在你困難的時候幫助你,無償的為你付出,在你成功的時候也會分享你的喜悅而不自大,這豈不是最美愛情的真實寫照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3836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