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由于乾隆皇帝的誕生地是一個尚未猜破的謎,因而難免后世對他的生母為何人作捕風捉影之談。
關乾隆生母之謎
近世以來,有關乾隆生母的傳說異聞紛紛而出,而人們尤熱衷于談論乾隆生母為避暑山莊宮女李氏,不僅小說家濃墨重彩大加渲染,某些治史者亦稱此說鑿鑿有據。這樣一來,清官書所謂乾隆“誕于雍和宮邸”的說法反倒被冷落在一旁,甚至被指為有意作為。
道光以后,第一個站出來對乾隆生母說三道四的人是晚清著名詩人、學者王?運,在他所著《湘綺樓文集》中有一篇《今列女傳》,提到了乾隆的生母:
王氏之說最新奇之處在于,他把鈕祜祿氏與熱河承德聯系在了一起,因而此說一出,難免引動對乾隆誕于雍和宮本有疑心的一些人的靈感,既然乾隆降生避暑山莊之說由來已久,那么,會不會有個熱河女子為乾隆真正生母呢?
王?運之后,首先述及乾隆生母是熱河漢人女子的人,是民國初曾任國務總理的熊希齡。
1922年初春的一天,胡適教授在香山雙清別墅聽熊希齡講典故。熊先生很健談,窗外又靜靜地下著春雨,胡適聽得十分入迷。
弘歷(乾隆)之出生,鶴丈言之綦詳,其說則余未之前聞。鶴丈云:乾隆生母李佳氏,蓋漢人也。凡清宮人之隸漢籍者,必加‘佳’字,其例甚多。雍正在潛邸時,從獵木蘭,射得一鹿,即宰而飲其血。
鹿血奇熱,功能壯陽,而秋狩日子不攜妃從,一時躁急不克自持。適行宮有漢宮女,奇丑,遂召而幸之,次日即返京,幾忘此一段故事焉。去時為冬初,翌歲重來,則秋中也,腹中一塊肉已將墮矣。
康熙偶見此女,頗為震怒,蓋以行宮森嚴,比制大內,種玉何人,必得嚴究。詰問之下,則四阿哥也。正在大詬下流種子之時,而李女已屆坐褥,勢不能任其污褻宮殿,乃指一馬廄令入。
他的第一條證據是:“依《清會典》規定,親王可請封側福晉四人,但以生有子女者為限,世宗在潛邸時,側福晉僅二人,即后封貴妃的年羹堯之妹,及后封齊妃的李氏,皆曾生子。孝圣憲皇后出身滿洲八大貴族之一的鈕祜祿,父名凌柱,官四品典儀內大臣,如確于康熙五十年誕高宗,不應不封;且號為‘格格’,仍是小姐的身份!
第二條證據是乾隆未說過鈕祜祿氏“誕育”自己。高陽說:“凡妃嬪以生子為帝而被尊為皇太后者,上尊號的冊文中,必有‘誕育’皇帝的字樣,因為這是她當上了太后的唯一原因,非彰明不可。細檢張采田所纂《清列朝后妃傳稿》,舉證如下:
世祖(順治)生母孝莊文皇后:順治八年八月大婚禮成,加上徽號冊文:“翼襄皇考,篤育眇躬。”
乾隆生母之謎
按:以此冊文而觀,高宗幼時,不過交“格格”鈕祜祿氏帶領;連母子的名分,彼時亦未嘗有。
乾隆十五年八月,以冊立皇后、加上徽號冊文:“逮下寬慈,中外沐仁風之被;恩勤備至,生成荷鞠育之勞!
乾隆十六年十一月,以皇太后萬壽,加上徽號冊文:“恩深鞠育,仰蒙顧復之勤;急切瞻依,宣備欽崇之典!
此外尚多,而細檢只有同于養育的“鞠育”字樣,始終未見誕育二字。高宗最喜歡咬文嚼字;果為孝圣憲皇后所出,而竟不用誕字,是誠何心?
以上是高陽先生列舉的兩條主要證據。照他的看法,孝圣憲皇后并非乾隆生母,只不過乾隆幼年時交由她撫養而已,到后來索性替代了乾隆真正的生母李氏,而乾隆雖尊養母鈕祜祿氏為皇太后,但在上尊號、徽號的冊文中卻始終有意避開“誕育”二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40256.html
相關閱讀: